四、源自《诗经》的编集义例 孔颖达主持编纂的《毛诗正义》,明确揭橥了“三体三用”之说,所谓“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56)。其疏证将《诗经》六义之“比”‘兴”融合,这一点对唐人诗思心理的影响颇为深远。唐人不再严分“比”“兴”之界,而视“比兴”为一体,重“比兴”而轻“赋”。洪亮吉曰:“唐诗人去古未远,尚多比兴,如‘玉颜不及寒鸦色’、‘云想衣裳花想容’、‘一片冰心在玉壶’及玉溪生《锦瑟》一篇,皆比体也。如‘秋花江上草’、‘黄河水直人心曲’、‘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降及宋、元,直陈共事者十居其七八,而比兴体微矣。”(57)这一评论从深层道出了唐诗区别于宋以降诗歌的特点,亦即唐诗犹能传承《诗经》比兴“微而婉”的韵致。(58)一如陆机《文赋》所论“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唐诗内在思理受到《诗经》的润泽,其外在诗集的义例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可以取《诗经》与唐集相印证,一探唐集中某些源出《诗经》的编集义例。 第一,在集名拟定上,唐代别集有模拟十五国风的倾向,一个典型的例证即是杜荀鹤的《唐风集》。《唐风集》是杜荀鹤于昭宗景福元年自编之集,杜氏于登第次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三百篇见简”(59),并请顾云为之序。通过顾云的序言,我们首先能够注意到杜荀鹤自编诗集“三百篇”之特点,这又为上节考论中晚唐别集“三百篇”的传统增添一例证。顾云谓“裴公”之所以拔擢杜荀鹤,是因为“以生诗有陈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因擢生以塞诏意”(60)。顾云也认为杜荀鹤之诗“视其继作,得如《周颂》《鲁颂》者,广之为《唐风集》”(61)。可见无论是取名还是篇数,甚至是诗风,杜荀鹤的《唐风集》都打上了《诗经》的深刻烙印。 第二,唐诗多见诗题“首句标其目”。上古典籍的篇名多取首二字以作题名,《诗经》《论语》及诸子书大抵如此,这也被看作是上古文章朴质无华的特性之一。唐代的部分诗人为实现其绍续风雅的理想,在诗题拟定上也仿效《诗经》摘首二字。例如杜甫有《洞房》《宿昔》等联缀八诗,诗题皆源自首句。《洞房》诗取首句“洞房环佩冷”,王嗣奭评曰:“每首先成诗,而撮首二字为题,乃‘三百篇’遗法。”(62)吴承学先生亦援引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一《诗题》之论:“杜子美诗多取篇中字名之,如‘不见李生久’,则以《不见》名篇;‘近闻犬戎远遁逃’,则以《近闻》名篇;‘往在西京时’,则以《往在》名篇;‘历历开元事’,则以《历历》名篇;‘自平宫中吕太一’,则以《自平》名篇;‘客从南溟来’,则以《客从》名篇。皆取首二字为题,全无意义,颇得古人之体。”并进而论曰:“拟题方式明显受到《诗经》的影响……反映出唐代的一种追求古朴混沌之气的复古主义审美倾向。”(63)韩愈在诗文复古的思想下,尤其注重诗题模仿《诗经》,例如《北极》《落叶》等诗,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皆一一注出“命题仿‘三百篇’”。他如李白《西施》、王昌龄《初月》、李商隐《锦瑟》等,皆是这一“首句标其目”传统的体现。 基于这一认识,乔亿在论诗题时说:“唐人制题简净,老杜一字二字,拈出更古。”乔亿认为:“《天末怀李白》当属“天末”名篇,旁注‘怀李白’,犹夫《不见李生久》以《不见》名篇,旁注‘近无李白消息’也。而诸刻本五字悉居中,直传写之讹,校阅未加察详耳。”(64)乔氏的这一推论属于理校的范围,且是深明文献义例的见解,足备一说。 第三,唐诗组诗的联章及小序尤能反映《诗经》的影响。顾况有《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形式模仿《诗经》,遂启元白之新乐府;至于“首章标其目”,直接为白居易所借鉴。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的“序言”是模仿《毛诗序》的典型。新乐府五十首编入《白氏文集》卷三、卷四,曾单行流传,据谢思炜先生《白居易集综论》的考察,有敦煌写本、明刻本、清翻宋刻本《白氏讽谏》以及日本藏有多部平安末期至室町时期的古抄本(65),实际可当作一种别行小集来看待。《新乐府》组诗,篇首有总序,自述作新乐府的意旨,而后继之以五十首诗的小序,自“《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以迄“《采诗官》,鉴前王乱亡之由也”,秩序颇为井然。陈寅恪先生论其规仿《毛诗序》曰:“乐天《新乐府》五十首,有总序,即摹《毛诗》之大序。每篇有一序,即仿《毛诗》之小序。又取每篇首句为其题目,即效《关雎》为篇名之例。全体结构,无异古经。质而言之,乃一部唐代《诗经》,诚韩昌黎所谓‘作唐一经’者。”(66)陈寅恪先生将白居易《新乐府》概括为“一部唐代《诗经》”,论断扼要透辟,正是基于唐人小集义例受《诗经》影响而进行的推论。 另外,唐人文集尚有一些源自《诗经》的传统,虽是个别作者偶尔为之,且非有意识系统性的模拟,仍具有样本分析价值。以《柳宗元集》为例,四十五卷本《唐柳先生文集》由穆修据“刘连州旧物”校编,故知此集颇接近唐卷子本柳集原貌。此集先雅诗歌曲一卷,后赋一卷、文三十九卷,诗二卷,将雅诗歌曲与格律诗分卷排布,实为《诗经》“雅颂”与“十五国风”分别排布之遗意。穆修《唐柳先生集后序》直称“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67),推柳宗元《雅章》“制述如经”,洵具只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