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赋体“用瑞”与汉唐赋体观念的演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 龚世学 参加讨论

    ①《河东赋序》云:“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还,上《河东赋》以劝。”《长杨赋序》云:“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羽猎赋序》云:“恐后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参见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04、407、405页。
    ②《汉书·枚皋传》:“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参见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67页。
    ③《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参见汪荣宝《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5页。
    ④如王充于《论衡》中以《宣汉》、《恢国》、《验符》、《须颂》、《超奇》、《齐世》等众多篇章中力劈尊古贱今之谬论,勇宣汉德,充分表达了其颂汉、宣汉思想。(参见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礼学大师的曹褒表达与王充等人类似的看法,曹褒认为,人臣颂君之美,乃为臣之职责,应“竭忠彰主”、“当仁不让”。(参见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03页。)马融说:“虞有德而咎繇歌之,文正之道,周公颂之,宣王中兴,吉甫咏之。故君子臣于盛明之时必须扬之。”(参见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第16卷《马季长集·忠经集·忠经》),明确指出赋应当颂美的还有王延寿等人。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云:“物以赋显,事以颂宣。匪赋匪颂,将何述焉?”(参见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90页。)
    ⑤据龚克昌不完全统计,现存赋作赋家中,仅魏晋时期就存赋家150多家,赋作950多篇。参见龚克昌:《文变染乎世情——谈魏晋南北朝赋风的转变》,《文史哲》1990年第5期。
    ⑥据彭红石《唐代律赋作家作品一览表》统计。参见彭红石:《唐代律赋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01~322页。
    参考文献:
    [1]龚世学.论汉代的符瑞思想[J].文艺研究,2016(2).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董志广.汉代辞赋观念的生成及演变[J].文学遗产,2010(6).
    [4]许结.科举与赋体:经典的树立与偏离[J].南京大学学报,2008(6).
    [5]许结.中国赋体流变全程考察[J].学术月刊,1994(6).
    [6]冯良方.汉赋与经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9]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1]龚克昌.文变染乎世情——谈魏晋南北朝赋风的转变[J].文史哲,1990(5).
    [12]稻畑耕一郎.赋的小品化初探[J].陈植锷译.杭州大学学报,1980(3).
    [13]王德华.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J].浙江大学学报,2006(1).
    [14]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5]叶幼明.辞赋通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16]马宝莲.唐律赋研究[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3.
    [17]李调元.赋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8]许结.制度下的赋学视域——论赋体文学古今演变的一条线索[J].南京大学学报,2006(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