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先秦兵书对汉赋的影响——以《孙子兵法》为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 伏奕冰 参加讨论

    第二,行文气势磅礴
    《孙子兵法》中还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子,行文气势磅礴,论点毋庸置疑,这也是先秦兵书的一大特色。如《计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这七个连续单句排比从国君、将领、天时地利、法规号令、军队、士兵、赏罚七个方面来阐述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又如《势篇》:“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刑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再如《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等等。总的来说,《孙子兵法》中各式各样的排比句运用产生了很强大的表达效果,因为排比这一连串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整齐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关内容,看起来整齐醒目,读起来一气呵成,语气强烈,表达效果明显,给人不容辩驳的感觉。
    第三,节奏明快,韵律铿锵
    先秦时期很多子书都注重押韵,目的是为了便于记忆,兵书亦不例外。为了能让将领诵读记忆,兵书的押韵显得尤为重要。
    在《孙子兵法》中主要有《计篇》中:“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两个“能”字,两个“近”字前后押韵,形成相抱之势。《谋攻篇》中:“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字(音)反复出现,如音乐旋律中的中心音律,不断敲击听者心灵。《形篇》中:“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字前后相抱押韵。《虚实篇》中:“故我欲战,敌虽高沟深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战”字(音)重复出现,“沟”(古音侯部)、“救”(古音幽部)邻韵通叶。还有此篇“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不但“形”(古音耕部)、“声”(古音耕部)、“命”(古音耕部)押韵,而且“微乎微乎、神乎神乎”还具有歌词吟唱手段。《军争篇》中:“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向”(古音阳部)、“逆”(古音铎部)阴入通叶,“从”(古音东部)、“攻”(古音东部)押韵,“食”(古音职部)、“遏”(古音铎部),“阙”(古音月部)、“迫”(古音铎部)入声通押。这种语句押韵的现象在《孙子兵法》和其他先秦兵书中是很常见的。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兵书的这些文学特点对后来赋体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早期兵家讲“主”、“客”,很多兵书也是以主客对话为主;汉赋“述主客以首引”,虚设主客,应当是从兵家来的。先秦时期,很多军事家,都是在主客对话的形式中阐述自己的军事主张,这些主张后来成为其兵学思想的主干部分,由自己及弟子门人书于竹帛,成为兵书。比如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将领曹刿就是在与鲁庄公对话的过程中,阐明的自己的军事主张。两军对阵于长勺,鲁庄公采纳曹刿建议,齐军前进之时,鲁军严阵以待,待齐军三鼓过后,鲁军出击,齐军溃败而走,曹刿下车观察,发现齐军“辙乱旗靡”,遂建议庄公追击,鲁军大胜。战后鲁庄公问制胜之法,曹刿回答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⑨这是典型的问答体,回答简明扼要,紧扣主题,将自己以逸待劳,敌疲我打的军事主张表达而出,这个军事主张后来被左丘明记于《左传》之中。再如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子以十三篇兵法面见吴王阖闾之时,在对话之间虽未直接陈述十三篇内容,但表达了自己治军以严的主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以十三篇见吴王阖闾,阖闾已拜读十三篇内容,命孙子以宫女一百八十人现场操练,孙子将众人分为二队,并以阖闾两名宠姬担任队长,进行队列操练,操练中众位宫女嬉笑打骂,不听号令,虽三令五申仍然不改,孙子说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将斩二位队长,吴王见状,急忙求情,孙子又回答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将二位队长斩首,宫女都听从号令,没有异议。这次演习中的对话反映了孙子严明军纪的治军思想。此外,问答体在先秦兵书中非常常见,例如《孙膑兵法》中有《擒庞涓》《威王问》《陈忌问垒》《强兵》;《吴子》中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尉缭子》中有《天官》。《六韬》六十篇全为问答体。以《孙膑兵法》中《威王问》为例,全篇以孙膑回答齐威王、田忌问话而成。在面对齐威王时一问一答,威王一连十次发问,孙膑一一作答,威王的问话步步紧逼,层层深入,不给人以喘息之机,孙膑沉着应对,逐一解除了威王的疑虑,使其心服口服,最后以“善哉!言兵势不穷”结束对话内容。之后是田忌与孙膑的问答,田忌亦连连发问,孙膑再次冷静处理,对答如上。总体来说,先秦兵书中这种问答体结构大致是一样的,一般都由君主发问,将领回答,回答时一般论点明确,有条不紊,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它不像《论语》中的问答对话比较简略而偏重口语,而是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篇章,如果去掉“问”、“对曰”的形式,可以看作是论说文的滥觞。汉赋继承了这种问答体,贾谊的《鹏鸟赋》用人禽间问答的方式讨论对待生死的观点,枚乘的《七发》用主客之间的七次问答,描述了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要言妙道七件事情。司马相如的大赋《子虚赋》与《上林赋》也采用问答体的方式,可以说一问一答的形式也有利于赋体篇幅的扩展。⑩
    第二,兵家讲气势,故兵书在修辞方面也颇为讲究,对仗排比,比喻对比,这和汉赋的铺排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秦兵书一般行文气势磅礴,令人无从辩驳,上文以《孙子兵法》为例,已做论述。汉赋“极声貌以穷文”,行文气势宏大,波澜壮阔,例如枚乘《七发》中描写观涛的一段: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