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古代小说经典的民间重构——清代车王府鼓词《西游记》论略(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 纪德君 参加讨论

    二、鼓词《西游记》与小说原著的关系
    鼓词《西游记》应该是艺人说唱故事的记录本。曲本中频繁出现“时才话表”或“昨朝话表”等现场说书套语。“时才话表”,是说书人稍事休息后再接前言时的口头禅。如第二十二节,说书人道:“时才话表陶员外夫妻二人把小姐搀将出来,艳方才要拜谢,不由得一阵发怔。列公,你到(道)这是为何?”而“昨朝话表”,是翌日说书开场时承前启后的惯用语。如第二十二节,说书人又道:“昨朝话表唐长老师徒四众行至一座古庙名叫圣贤庵,师徒就在此庙借宿,孙行者大展神通救活了冯登荣、陶艳方、小丫环玉桂,把陶员外劝化改恶向善,公子与陶小姐成就了百年之好。”这些现场说书套语在曲本中反复出现,说明它很可能是随听随记的听录本。从笔迹上看,听录者至少有三四人,大概是临场听书,你记一节,我记一段,分工不同。不过,听录之人的文字水平都很有限,简直是别字连篇,如曲本中写美猴王跟随菩提祖师学艺,“不觉旧是十数于年了”,把“就”写成“旧”、“余”写成“于”;又如把“红妆”写成“红庄”,“唠叨”写成“劳刀”,“怠慢”写成“代曼”,甚至把“识文断字”写成“十文断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大概是现场速记时对笔画多的字就用笔画少的代替、对不会写的字则用别字来代替的结果。
    鼓词《西游记》虽是艺人说唱的记录本,但它又基本上是艺人以小说《西游记》为底本改编而成的。如曲本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提示语:“抄录《通俗西游记全传》,请调墨书”(西游记二);“抄录通俗多剪断,墨出不比古儿词”(西游记三);“抄录通俗,原为的是清目爽袖,诸凡节目总要剪绝为妙,劳刀(唠叨)了不成,今日反倒令人絮耳”(西游记十五)。其所谓的“抄录”,是指照搬小说原著进行演说,因为曲本中并不存在直接抄录小说文字的情况。其所谓的“墨书”,又叫“墨刻儿”。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曾解释说:“书局里的书,都是笔墨写出原稿刻板印行的,故叫那些书为墨刻儿。”[11]“古儿词”,大概是指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因为没有文本依据,往往随意变化,东拉西扯没有定准,正如第四十四节指出的“若在古人词上面,许多□(琐)碎在其中”。故而,“按着官板《西游记》”来演说的鼓词艺人,才声称“墨书不比古儿词”,因为“墨书”是有文字依据的,并非信口编造。说书人多次强调:“这一回书按着官板《西游记》上的原文题目,下的是‘四圣显化试禅心’”(西游记十二);“这些个大离话全事(是)《西游记》书中的原文,并不是愚下有影无形的编的”(西游记三十九);“这一回书按着官板《西游记》上的元(原)文,提(题)目下的是‘心猿妬木母,庅(魔)王计吞禅’”(西游记三十九)。
    而究其实际,鼓词《西游记》也的确是根据小说原著来改编、说唱的。曲本中除了调换“黑水河小鼋龙”故事与“红孩儿”故事的情节次序外,其他故事情节框架与叙事次序均与小说《西游记》一致,两者的故事情节内容也基本相同。兹举一例,以见一斑。
    
    两相比照,鼓词《西游记》对小说原著的依傍一目了然。不过,一个鼓词艺人如果只知道照本宣科。听众恐怕也不会买账。连阔如曾说:“他们说的书和本儿上要是一样,听书的主儿如若心急,就不用天天到书馆去听,花几角钱在书局里买一本书,几天能够看完,又解气又不用着急,谁还去天天听书,听两个月呀?”[12]这说的虽是评书,鼓词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鼓词《西游记》虽然从小说中获取了叙事框架与主要情节内容,但还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不少推陈出新的艺术改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