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古代小说经典的民间重构——清代车王府鼓词《西游记》论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 纪德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清代蒙古车王府所藏曲本《西游记》,是以小说名著《西游记》为蓝本进行编创而形成的一部长篇鼓词。它基本上是按小说提供的故事情节与叙事脉络进行演说的,但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编与创新。其改编与创新的基本原则是世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即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世界,编创一些老百姓感兴趣的世俗生活故事,并将主要人物塑造成关心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铲除人间不平的平民英雄,以寄托老百姓对英雄人物的心理期待;与此同时,为了使所讲的故事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口味,鼓词还设法增强情节冲突的戏剧性,增加一些笑料,刻意渲染打斗场面,讲说令人惊悚的鬼怪故事,以取得惊奇、刺激、有趣的接受效果。对此,只有从鼓词说唱与接受的角度,才能较确切地认识鼓词《西游记》的编创特点,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关 键 词:车王府曲本/鼓词/《西游记》/改编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小说进出书场研究”(11YJA751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纪德君,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引言
    古代小说名著《西游记》是在民间说唱基础上产生的,它问世后不久又进入民间说唱领域,成为民间艺人争相改编、演说的对象。明万历时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卷五《禅玄二门唱》中即说:“道家所唱有道情,僧家所唱有抛颂,词说如《西游记》、《蓝关记》,实匹休耳。”[1]明末,柳敬亭之师莫后光即擅长说《西游记》。[2]清康熙时,扬州评话艺人也有专说《西游记》者。清费轩《扬州梦香词》云:“评话每于午后登场,设高座,列茶具,先打引子,说杂家小说一段,开场者为之敛钱。然后敷说如《列国志》、《封神榜》……《西游记》、《金瓶梅》种种,各有专家,名曰正书。煞尾每云:‘未知去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3]不过,《西游记》因为体现了宗教旨趣,或被人视为“证道书”,似乎更受宝卷、道情艺人的青睐。如明代的《天仙圣母源留泰山宝卷》,清代的《翠莲宝卷》、《唐僧宝卷》、《西天圣母诸仙庆贺蟠桃宝卷》、《先天原始土地宝卷》、《善才龙女宝卷》、《家常宝卷》、《长生宝卷》等,“其内容或为《西游记》中所有,或为《西游记》中某些人物的传说,或为《西游记》人物在民间的发展、衍变”,[4]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西游记》的哺育。道情,自然也不例外。清徐珂《清稗类钞》卷七十七说:“乾隆末叶,江宁每有无业游民,略熟《西游记》,即挟渔鼓,诣诸妓家,探其睡罢浴余,演说一二回,藉消清倦,所冀者,不过杖头微资而已。”[5]清嘉庆时人诸明斋《生涯百咏》卷三《说书》吟咏道情艺人说《西游记》云:“习熟稗官记,檐前说唱忙。通途频跮踱,满口述荒唐。拍得筠筒响,妖精又出场。”[6]可见,当时的道情艺人多喜欢以说唱《西游记》作为谋生的手段。清代中后期流行的子弟书,也不乏取材于《西游记》者,如《子母河》、《火云洞》、《火焰山》、《芭蕉扇》、《高老庄》、《撞天婚》、《盘丝洞》等。[7]至于以“鼓词”这种艺术形式演说《西游记》的,也不在少数。如收藏在清代北京蒙古“车王府曲本”①中的《西游记》,就是以小说《西游记》为蓝本进行改编而形成的一部长篇鼓词。
    车王府所藏的《西游记》鼓词产生的具体年代已不得而知。该曲本第四十节,说书人有一段插话:“众公,古今一理,你等可哨见过京城里头东西牌楼北新桥北边雍和宫、皇城内嵩祝寺、占旃寺,还有德胜门外黑寺、黄寺这几座庙内打鬼呀?”雍和宫是清世宗的藩邸,嵩祝寺建于雍正十一年,黑寺、黄寺建于清顺治年间。清代雍和宫、嵩祝寺、黑寺、黄寺等皆以“打鬼”闻名。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朝廷重佛法,特遣一散秩大臣以临之,亦圣人朝服阼阶之命意。打鬼日期,黄寺在十五日,黑寺在二十三日,雍和宫在三十日。”[8]由此可见,说书人对京城寺庙及其打鬼活动耳熟能详,鼓词应当是在京城演说的,大约流行于清中后期。据专家鉴定,车王府曲本多半产生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9]鼓词《西游记》恐怕也不例外。它也许还在街头说唱过,如曲本第四十一节中说书人就这样自嘲:“受用惯了的人,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万没了法子咧,自(只)好是在当街上摆档子说书。”
    鼓词《西游记》有46节,近百万字,比小说多了30万字。1955年,罗杨、沈彭年参照小说原著,对该鼓词进行了整理、修订。他们把鼓词中稍微生僻、语句欠通与运用方言处均改为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同时加工润色了几乎所有唱词,特别是删除了说书人添加的所有情节,并根据其内容分成157回,标出回目,取名《说唱西游记》。[10]经此修订,鼓词《西游记》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笔者现以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的车王府曲本《西游记》为据,对鼓词改编小说原著的情况略作考察,看看它究竟对小说做了什么样的艺术重构,由此体现了哪些艺术创作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