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日本学者小川琢治据日本版《山海经》(明版覆刻本)对其篇目的说明认为刘歆所校进的《山海经》只有《五藏山经》而未收《大荒经》和《海内经》。其说见《山海经考》,收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下册,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4-26页。 ②郭璞《山海经序》,见《四库全书》本《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3. [2]徐旭生.读《山海经》札记[M]//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291-302. [3]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M]//山海经新探.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3. [4]张春生.《山海经》释名[J].学术月刊,2000(11). [5]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21. [7]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9. [8]陈连山.《山海经》的著作年代和性质[M]//山海经学术史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28. [9]张步天.山海经概论[M].上海: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17. [10]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06. [11]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5. [12]吴仁杰.离骚草木疏[M]//游国恩.离骚纂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37. [13]张春生.《离骚》、《山海经》对读[M]//山海经考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371-382. [14]马昕露.《山海经》与《楚辞》名物互文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