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赋税之“赋”到登高能“赋”追寻赋体发生的制度性本原(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马银琴 参加讨论

    ①上引诸说参见钱志熙:《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王锺陵:《赋体的起源及其内在矛盾》,《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巩本栋:《汉赋起源新论》,《学术研究》2010年第10期;蒋晓光、许结:《宾祭之礼与赋体文本的构建及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②陈韵竹:《论赋之缘起》,博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山”大学中国语文系,2009年。
    ③《尚书正义》卷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46页。本文所引《尚书》文字,若无特殊说明,均据此本。
    ④《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1986页。本文所引《左传》文字,若无特殊说明,均据此本。
    ⑤《礼记正义》卷一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1373页。本文所引《礼记》文字,若无特殊说明,均据此本。
    ⑥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言第二》,载阮元编:《清经解》卷一二五九,清咸丰庚申补刊本。
    ⑦《毛诗正义》卷一八,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568页。本文所引《诗经》文字,若无特殊说明,均据此本。
    ⑧《尚书正义》卷三,第132页。《史记·五帝本纪》作“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见《史记》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点校本,第39页。后文所引《史记》文字,均据此本。
    ⑨参见钱志熙:《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
    ⑩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四五,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842—1843页。
    (11)《毛诗正义》卷一,第271页。
    (12)朱熹:《诗经集传·周南·葛覃》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51页。
    (13)《国语·周语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10页。下文引用《国语》原文,若无特殊说明,均据此本。
    (14)钱志熙:《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
    (15)参见马银琴:《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38页。
    (16)《毛诗正义·常棣》孔颖达疏引,第408页。
    (17)《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三年》孔颖达疏,第1724页。
    (18)《礼记·乐记》载子夏论乐云:“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孔颖达疏云:“‘君子于是语’者,谓君子于此之时语说乐之义理也。”至春秋时代,虽然使用仪式乐歌的行为由师工歌、诵变成了公卿大夫赋诗,但刚刚兴起的赋诗活动本身仍然印刻着比较明显的“乐终合语”的仪式印记。
    (19)参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左传·昭公十六年》。
    (20)《春秋左传正义》卷一八孔颖达疏,第1840—1841页。
    (21)《尚书正义》卷五,第143页。
    (22)《春秋左传正义》卷一六,第1823页。
    (23)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卷二,盛冬铃、陈抗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16页。
    (24)杜预注及孔颖达疏,见《春秋左传正义》卷一六,第1822—1823页。
    (25)“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特指截取《诗》篇表达己意的用诗方式,因而不包括《左传》所载“公入而赋”、“姜出而赋”、“卫人赋《硕人》”、“郑人赋《清人》”、“秦人赋《黄鸟》”、士“退而赋”等六例“赋”。这六处言“赋”,虽不属于“聘问歌咏”的范围,但它们均与相应的制度、仪式或政治事件相关联,也均可以“直陈”解之,因而也符合本文对于“赋”义的界定。
    (26)《毛诗正义》卷三,第316页。
    (27)《毛诗正义》卷三,第316页。
    (28)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四七,第1936页。
    (29)《史记》卷八四,第2481页。
    (30)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87页。
    (31)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66页。
    (32)《史记》卷八四,第2482页。
    (33)扬雄:《扬子法言》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6册,第280—281页。
    (34)《史记》卷一一七,第3073页。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司马迁卒于公元前90年。此语应为后人补入。
    (35)《汉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第1715页。
    (36)《史记》卷八四,第2491页。
    (37)《史记》卷一一七,第3073页。
    (38)《史记》卷一一七,第3063页。
    (39)常璩:《华阳国志》卷一○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3册,第231页。
    (40)康达维:《汉颂——论班固〈东都赋〉和同时代的京都赋》,《康达维自选集:汉代宫廷文学与文化之探微》,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第185、191、19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