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颜之推对范晔的批判为什么不点名 颜之推对范晔的引用也好,校勘也好,订正也好,批评也好,都没有正面点范晔之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颜氏家训》成书于颜之推晚年。此时隋朝已经消灭了陈朝,统一了全国。北朝最终吞并南朝。颜之推长期服务的梁朝、北齐都已经覆灭。颜之推毕竟是出仕北朝的南朝文人,对北朝权贵很有些忌惮,因此不会点名批评。但他严厉批评没落的士族文人,批评其精神偶像老子、庄子、屈原、宋玉。颜之推甚至突破儒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限制,几次点名批评了族祖颜延之。 为什么不点名批判范晔呢?当然不会是范晔的缺点太多,颜之推很难概括。也许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不愿意正面提及这样的人,以降低自己的品格 忠诚是儒家的基本道德准则,范晔不忠诚,这是颜之推鄙视他的重要因素。颜氏家族以孔子最忠诚的门生颜渊为家族始祖,对忠诚的要求极高。颜之推的祖父颜见远辅佐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退位后,被梁武帝萧衍害死。颜见远绝食自杀,引起了萧衍的不满。因为这种殉主行为在南北朝时期并不多见。颜之推的哥哥颜之仪忠于北周,差点被篡权夺位的杨坚杀害。颜之推在梁朝、北齐败亡的过程中,也都表现出忠诚的品质。 而范晔辅佐刘义康,就在刘义康母亲的丧礼中听挽歌下酒,被贬官。后来受到宋文帝刘义隆屡次提拔,却首施两端,又卷入刘义康的谋反大案,被皇帝灭族,身败名裂。 颜之推多次引用范晔《后汉书》,却不提及作者姓名,这很可能是一种故意的忽略,以表达对范晔政治品格的鄙薄。 (二)颜之推有可能受到梁元帝萧绎的影响,不愿提及范晔 颜协、颜之仪、颜之推父子三人长期追随梁元帝萧绎,深受萧绎的宠信和影响。颜之推给儿子取名颜愍楚,以怀念追随梁元帝的青少年时光。 据《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和《周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二《颜之仪传》记载,颜协因为父亲颜见远自杀殉齐,本来没有在梁朝做官的意愿。湘东王萧绎聘请颜协担任记室参军。颜协才被迫出山,从此毕生追随萧绎。萧绎在颜协逝世之后,还亲自写诗文悼念。而颜之仪少年天才,曾经向萧绎献《神州颂》。萧绎亲笔夸奖:“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颜氏父子是萧绎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 据《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七《颜之推传》记载,颜之推十二岁就参与萧绎集团的文学活动。因为颜之推富有文才,少年老成,在萧绎手下不断升迁,二十岁出头就做到散骑常侍、中书舍人。萧绎对颜协、颜之推的知遇之恩,是颜之推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颜氏家训》里面记录了梁元帝萧绎的不少事迹,除了痴迷老庄、文章放荡、江陵焚书之外,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据《颜氏家训·勉学》篇记载,梁元帝曾对颜之推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颜之推评价:“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里,萧绎成为少年好学的榜样。 梁元帝萧绎也很重视范晔的《后汉书》,但也没有提及范晔的名字。萧绎《金楼子》卷四《聚书》:“又聚得元嘉《后汉》并《史记》、《续汉春秋》、《周官》、《尚书》及诸子集等可一千余卷。”此处的“元嘉《后汉》”就是范晔《后汉书》。范晔《后汉书》作于元嘉年间。但萧绎的称法,不称“范晔《后汉书》”,而称“元嘉《后汉》”。颜之推是不是同其例?也许有点关系。对于宋詹事范晔和他的《后汉书》,他们之间也许谈过什么,交流过什么。 又,昭明太子萧统在《昭明文选》中,选取了范晔《后汉书》中的五则论赞,又选取了范晔的一首五言诗,称呼范晔为“范蔚宗”。 萧绎对范晔的忌讳。也许范晔属于拥立诸侯王刘义康的“叛逆”,而萧绎本人是梁朝的诸侯王。如果萧绎公开肯定范晔,也许会造成不良影响。萧统身为太子,不会有这方面的忌讳。萧绎反对东汉的一些异端思想,和沈约类似,对帝王将相所谓的祥瑞、神迹等深信不疑,这和范晔很不一样。萧绎和颜之推都非常佩服沈约的文学成就。《梁书》卷四十九《何逊传》记载:“世祖(萧绎)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沈约对范晔的抨击恰恰是不遗余力的。 虽然萧绎没有提及范晔,对范晔《后汉书》却是滚瓜烂熟。萧绎悼念颜协的《怀旧诗》:“弘都多雅度,信乃含宾实。鸿渐殊未升,上才淹下秩。”其中“上才淹下秩”就出自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八《桓谭冯衍列传》的论赞“体兼上才,荣微下秩”。总之,颜之推对范哗的态度和策略,和萧绎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