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唐代科举与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之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文杂志》2014年第201 卢燕新 参加讨论

    四、科举考试与诗文总集遴选对象的新变
    科举考试的迅速发展,致使科考举子数量日趋增多,他们渐渐成为唐代文化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之,这些举子们也就渐渐成为唐代诗文总集编纂者关注的对象。因此,与前唐相比,由于科考制度的影响,唐人编纂诗文总集的遴选内容对象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科举制度影响下,科考举子作为新的遴选类别出现在诗文总集中。如《国秀集》,其卷中录有“进士楼颖”、“进士杨重玄”、“前进士常建”、“进士程弥纶”,卷下录“进士范朝”、“进士丘为”、“进士褚朝阳”、“进士梁洽”、“进士严维”、“进士芮挺章”、“进士张万顷”、“前进士樊晃”、“进士万楚”、“进士祖泳”等。《国秀集》以官班为次,凡所遴选,其有职官者,皆注明身份。对于无职官者,则题进士、前进士、处士,唯薛维翰、孙欣、王之涣、王羡门四人,其姓名前未有任何品题,可见,芮挺章十分注重编选对象的题名。《国秀集》上、中、下三卷,大体上按照诗人出身地位从高向低排列,上编多选地位较高者诗什,中编次之,下编诗人地位相对较低。据《国秀集》可见,科考举子作为新的群体,至晚在盛唐中前期就已经受到诗文总集编选者的关注。
    其次,科举考试影响下,唐代出现了遴选备考诗文以及科场诗文的总集。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唐人为了参加各科考试而准备的习作以及唐人科场诗文,其数目也越来越多。备考的习作除前文所述《文场秀句》,又如白居易《礼部策》,《通志·策》注曰:“唐白居易应制举自著策问,而以礼部试策附于卷末。”科场诗文如佚名纂《中书省试咏题诗》1卷,《通志》卷七○《艺文略》第八诗总集类、《崇文总目》卷一一皆著录是集,《通志》注曰:“集唐中元以来中书所试诗笔。”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曰:“《中书省试题咏诗》,若集中纯载诗,即不可谓之诗笔。”《崇文总目》亦录为《中书省试题咏诗》。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二曰:“唐《咏题》二卷是省试诗。”故据集名、《通志》、《诗薮》等知是集为选录科考诗什之总集,“笔”或为衍文。
    再次,科举考试影响下,诗文总集的编选标准、编集体例随之发生了变化。如《观光集》、《中书省试咏题诗》以举子科试文章为选录标准,《礼部策》以试策文划限为编撰体例等。又如,刘松集撰《宜阳集》六卷,《崇文总目》卷一一总集类著录为《宜阳录》,卷数、集名同《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总集类。《宋史·艺文志》八总集类作十卷,疑有误。是集所录,《新唐书·艺文志》谓其选里中人之诗。《唐音癸签》卷三○《宜阳集》注曰:“袁州刘松集其州天宝以后诗四百七十篇,六卷。”又,《江南通志》卷七二“郑史,字惟直,宜春人,开成进士,为易学博士,积官永州刺史,有赋百篇,又有诗十二首见《宜阳集》。”《江西通志》卷七二《袁州府志》载:“按,袁州旧有宋嘉定间志载:唐人宋迪以下或有诗见于《宜阳集》,及登第年甲互见于题名记者,凡五十有七人,今不俱录。”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一○九《袁州记》“人物”条亦曰:“宜春山水秀丽,钟于词人,自唐有举场登科者实繁,江南诸郡俱不及之,有《宜阳集》以载其名。”可见,《宜阳集》有诗人约五十余人,诗四百七十篇,其编选标准涉及到“宜阳”与“举场登科者”。与之相应,其编集体例为以地域划限、题名附之举场登科状况。这种现象,是隋以前不可能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