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唐代科举与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之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文杂志》2014年第201 卢燕新 参加讨论

    二、唐人编撰的诗文总集在唐代应试科考过程中的功用
    随着唐代科举制度日趋完善,唐人编撰的诗文总集在应试科考过程中的功能日益凸显出来。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曰:“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13)他又说:“凡作文,必须看古人及当时高手用意处,有新奇调学之。”(14)“随身卷子”,亦谓之“馈食之粮”(参下文《文镜秘府论》注)。虽然,遍照金刚所说“作诗之人”、“作文”不一定就是科考举子,但写作过程中,借鉴“古今诗语精妙”以为“馈食之粮”、学习“古今诗语”以求“发兴”、借鉴“古人及当时高手用意”,这应当不是某个文士的偶然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科考举子,有针对性的熟悉了解他人诗文作品,去应对科举考试过程中的“兴若不来”等特殊现象,这比科考之外的吟诗作文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帮助科考举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考试要求的日益严格,在客观上要求举子必须熟练掌握韵律以及属对技巧。《册府元龟》六四二载长兴二年中书门下覆奏《详覆进士杂文奏》曰:“新及第进士所试杂文,委中书门下细览详覆……李飞赋内三处犯韵,李谷一处犯韵,兼诗内错书‘青’字写‘清’字,并以词翰可嘉,望特恕此误。今后举人词赋属对,并须要切,或有犯韵,及诸杂违格,不得放及第。……其李飞……等六人,卢价赋内‘薄伐’字合使平声字,今使侧声字犯格;孙澄赋内‘御’字韵使‘宇’字已落韵,又使‘膂’字是上声,‘有’宇韵中押‘售’字是去声,又有‘朽’字犯韵,诗内‘田’字犯韵……”据此可见,科考制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举子在科考应试时,无论遣词造句,还是韵律属对等,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要求。因为属词、韵律等问题,不仅考试举子会受到影响,阅卷考官稍有不慎,也可能会受到牵连。因此,随着科考要求日趋严格,应试的难度日益增加,及时编纂符合考试需要的诗文总集便成了合乎必然的要求。《旧五代史》卷一二六《冯道传》载冯道谓任赞曰:“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虽然此“文场秀句”未必就是唐人诗句选集《文场秀句》,但冯道谓举子有“借窃取公卿”之嫌,则“文场秀句”当具有“集”诸家诗文之特征。这说明,为培养应试表达能力、提高撰写应试文章质量,科考举子往往需要借鉴同时代成功的语汇经验。从这一点看,唐人编集的选有本朝诗文的总集,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帮助应试参选举子熟悉文体特征。这一点,进士试尤为突出。据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高宗永隆二年(681年)起,进士试杂文,所试者为箴表论赞。杂文专试诗赋是天宝时期。李德裕为宰相,进行科举制度改革,又停诗赋,代之以箴表论赞等。李德裕罢相,又罢论赞而复试诗赋。(15)可见,颇受唐代举子青睐的进士试,其所试文体,不同时代之重点略有差别,大体包括诗、赋、策、箴、表、论、赞等。其他,如诸州贡试要试杂文及时务策,明经试策文,制举的辞标文苑科、蓄文藻之思科等科目要试文艺辞藻,等等。可见,对科考文士来说,熟悉文体特点,是考前准备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科考举子掌握文体特点的需求,促进了以文体探讨为重点的总集的编纂。如疑为许南容集撰《五子策林》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总集类著录,下题“集许南容而下五人策问”。佚名编集《元和制策》,《玉海》卷六一《艺文》之《唐元和制策》条注:“《志》总集类三卷,元稹、独孤郁、白居易(注曰:《崇文总目》,原注)元和元年四月丙午,策试举之士,稹、郁、居易及萧俛、沈传师出焉。”这两部总集编纂时间、编纂人以及编撰动因均难以详考。但据《新唐书·艺文志》等推测,这类编纂科考策文的集子,当有熟悉科考文体的功能。
    此外,唐人编撰诗文总集与行卷与纳卷也有一定关系。唐代举子有行卷风尚,同时又得向礼部纳卷。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行卷和纳卷作了较为详细的区分:“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纳卷是:“进士到礼部应试(即所谓省试,礼部属尚书省,原注)之前,除上面所谈到的要向有地位的人投行卷之外,还要向主试官纳省卷。(称为省卷,因为是向尚书省所属官府——礼部交纳的。它又称公卷,则对行卷系献给私人的而言。原注)”(16)也就是说,举子为了增加科考及第的可能性,把自己的诗文作品投赠予有名望之人,是为行卷;按规定向礼部交纳个人的作品集,是为纳卷。为了更好的达到行卷、纳卷的目的,举子们认真学习前人经验、精心的准备工作也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即总集的编纂亦同时适应举子们行卷纳卷的需求。
    唐人选编诗文总集和行卷、纳卷的关系,可由《观光集》管窥之。五代王毂集撰《观光集》3卷,《唐才子传》卷一○曰:“……乾宁五年,羊绍素榜进士。……毂因撰……及《观光集》一卷……”《通志·艺文略》第八诗总集类注曰:“梁王毂集礼部所投诗卷。”胡应麟《诗薮·杂篇》卷二亦曰:“《观光集》三卷,是先辈行卷。”据《通志》、《唐才子传》、《诗薮》等,知是集选编内容为科考举子的行卷诗。换个角度讲,纳卷、行卷的需求,从客观上促进了此类总集的编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