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唐代科举与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之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文杂志》2014年第201 卢燕新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唐代举子科考应试,以及考前的纳卷、行卷等,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诗文总集模仿借鉴。同时,举子活动促进了送别、唱和集的编纂。因此,唐人编撰诗文总集对唐举子应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科举考试的发展又丰富了诗文总集遴选内容、编选标准以及编集体例;科举与市场需求对唐人编纂诗文总集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科考环境影响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文总集价值不高。
    关 键 词:唐代科举/唐人/编选诗文总集/关系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学科骨干人才资助项目(NKZXA1210)。
    作者简介:卢燕新,南开大学文学院
     
    有关唐代科举与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甚为丰硕。如,傅璇琮先生著《唐代科举与文学》、①陈飞先生著《唐代试策考述》等。②然而,唐代科举对唐人编纂诗文总集有什么样的影响,唐人编撰的诗文总集对科考文化活动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诗文总集与教育的关系
    诗文总集对教育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据《文选》可管窥一斑。《大唐新语》卷九载:
    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贞观初,扬州长史李袭誉荐之,征为弘文馆学士。……其后句容许淹、江夏李善、公孙罗相继以《文选》教授。类似记载,亦见于《旧唐书》卷一八九上《曹宪传》《许淹传》《李善传》,所载均与《大唐新语》略同。又,杜甫诗《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云:“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宗武生日》云:“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③又,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七曰:“李善精于《文选》,为注解,因以讲授,谓之《文选》学。少陵有诗云‘续儿诵《文选》’,又训其子‘熟精《文选》理’,盖选学自成一家。江南进士试‘天鸡弄和风’诗,以《尔雅》‘天鸡’有二,问之主司,其精如此。故曰:‘《文选》烂,秀才半’。”据此,可知《文选》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由《文选》对唐代教育的意义再进一步分析,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前人选本的部分内容失去其时代意义,借鉴这些内容,很可能达不到有预期的效果;第二,前人选本遴选的篇章在艺术上已经失去其应有的参照作用,学习这些篇章,耗费了有限的备考时间;第三,在前人选本编集经验的启发下,唐人很可能萌生重编撰选本以适应科考的愿望。
    在这类愿望的推动下,唐人编集了大量选有唐人诗文的集子。如徐坚等集撰《文府》二十卷,《新唐书》卷六○《艺文志》四丁部总集类著录该集,注曰:“开元中诏张说括《文选》外文章,乃命徐坚与贺知章、赵冬曦分讨,会诏促之,坚乃先集诗赋二韵为《文府》上之。”《新唐书·艺文志》没有记载徐坚等编集《文府》是否与教育功用相关,但据前文考,《文府》应当或多或少具有与《文选》相近的教育意义。其他类似的诗文总集尚有孟利贞编撰《续文选》、卜长福编撰《续文选》、卜隐之编撰《拟文选》、徐坚等编撰《文府》、徐安贞等编撰《文府》等,其功用之一,当与教育相关。
    应当注意的是,有唐中前期,典籍传播主要依靠手抄摹写,这从客观上加深了需求与供给之矛盾。曹之《中国出版通史》认为,唐初即发明雕版印刷,主要印刷对象有印纸、佛经。④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认为:“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虽然在唐玄宗时期就已开始,但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只零散印一些日历、医书,以及佛道等书,印儒家的经书是在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刻九经印板’开始的,这一工程至后周广顺三年才得以完成。唐朝读书人念书,就只有靠手抄。宋人叶梦得就说过:‘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不多有。’(《石林燕语》卷八,原注)同时人邵博也说:‘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邵氏闻见后录》卷五,原注)可以想见,一个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家庭,要置办这几种经书(包括分量大得多的注疏,原注),是何等的不易,他们或者自己抄,或者出钱雇人抄,都需要相当的时间或财力。”⑤虽然学术界关于我国印刷术出现时间的观点小有差异,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止于晚唐,印刷术还未为盛行;二是唐代读书人抄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傅先生谓置办经书困难,进一步观之,举子对其他典籍的需求亦是这样。一方面,为了应对科考对文体形式以及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举子不得不阅读一定量的诗文作品,以之为仿写模范。另一方面,购买大量的诗文别集或者抄写诗文别集,既费钱财又耗人力。故此,遴选优秀且适合于考试的诗文作品,以之作为备考阅读对象,就为必然之事。
    至晚,在初唐中后期,举子便认识到诗文总集对科考应试教育的作用。以诗句选集为例,唐人编纂的诗句选集,今可考者有十余部,仅初唐就有三部,依其纂集时间先后分别是褚亮《古文章巧言语》,是集纂于贞观中;许敬宗等《瑶山玉彩》,是集编成,大致在龙朔元年(661年);元兢《古今诗人秀句》,是集大约纂成于咸亨二年(671年)。⑥除诗句选集,初唐编纂的诗总集,据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有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慧净《续诗苑英华》、⑦释玄鉴《续古今诗集》、郭瑜《古今诗类聚》、崔融《珠英学士集》等。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补》考断代诗选集有佚名《贞观集》,通代诗选集有佚名《诗编》、郎余令《乐府杂诗》。⑧另,贾晋华考有武平一《景龙文馆记》,⑨拙文《〈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考有《翰林学士集》。⑩这一时期编纂文总集有温彦博《古今诏集》、许敬宗等《文馆词林》、《丽正文苑》、《芳林要览》、李义府《古今诏集》、刘允济《金门待诏集》、李麟《制集》、许南容《五子策林》、康显《词苑丽则》等。(11)可见,初唐编纂总集种类丰富,数量也较多。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论诗句选集的编纂状况时认为:“采摘古今诗文中的‘英词例句’,乃是当时的风气。”(12)由此可见,初唐编纂的选诗总集与选文总集,呈现出繁荣气象。
    对比当时的科举状况,据《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考》二《唐登科记总目》载,武德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四人。六年,进士四人。七年,秀才二人、进士六人。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五人。九年,秀才二人、进士七人。总计,武德年间及第秀才、进士三十二人。唐太宗以后,科考及第人数就增多。自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及第秀才、进士等总二百二十八人。唐高宗永徽元年至嗣圣年间,仅进士及第人数约五百六十余人。其中,咸亨元年进士人数达五十四人,咸亨四年及第进士则达到七十九人之多。数据对比表明,诗文总集的繁盛与科考制度的发展几乎同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