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清代诗人施兰垞及其文学活动考论——兼谈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的写作时间问题(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范建明 参加讨论

    六、结语
    根据上文对施兰垞其人其诗及其文学活动等的粗线条勾勒,我们可以粗略看到下面这幅兰垞画像:
    兰垞姓施,名谦,字自勖,一字自南,有兰垞、紫薇山人等号,浙江海宁人。诸生。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元月十四日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仲秋某日卒,享年七十有三。有《兰垞遗稿》一册,收录《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及《己巳编》四集,共计古今体诗209首,附诗3首。《遗稿》为抄本,同乡后辈吴骞所抄,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另见诸总集及地方志著录其《涵青阁诗》及《咏物唱和诗》一卷。兰垞诗文作品颇丰,似未经整理,散佚殆尽。
    兰垞工诗文,诗名江淮间。少受知于乡之先达,为同里查慎行所引重,与其子查克念“廿载握手如弟昆”,交往尤密。及长,累困于制科,郁郁不得志。雍正十三年及乾隆元年,两度受知县林绪光首荐,参加举博学鸿词预备考试,亦不登第。暮年学益邃,而性本高洁,落拓不羁,厄穷以老。唯放情歌咏,常与南屏诗社如杭世骏、周京、厉鹗、朱樟、金志章、梁启心、丁敬、金焜、吴城、范鹤年、张湄、汪台、陈兆仑、施安、赵昱等人游,唱酬作诗,并参加厉鹗《宋诗纪事》之勘定工作。古文为杨绳武所称许,乾隆九年,荐于吴县知县姜顺蛟,纂修《乾隆吴县志》一百一十二卷。晚年曾致书袁枚,反对沈德潜提倡的唐诗,“欲相与昌宋诗以立教”,以重振厉鹗之后的浙派诗坛,而遭袁枚回信拒绝。
    兰垞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三个结集的创作时间长则不过半年,短则半月之内。还有,62岁时的《己巳编》已经编至42卷。这些都能说明这一点。就《遗稿》而论,兰垞诗歌各体皆备,而尤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遗稿》209首诗作中七律有55首之多。(19)他的七律格律严谨,下笔老苍,对偶工整,而富有波澜。这种波澜似乎是兰垞不遇人生的不平心境的折射。阮元《两浙輶轩录》、吴灏《国朝杭郡诗辑》所选兰垞诗也都是七言律诗,绝非偶然。另外,兰垞的七言绝句颇具画趣,如《永嘉舟中杂诗八首》之六云:“雪后云容澹似秋,晚潮无力斗溪流。柳塘几点归凫影,舟过遥看渡水牛。”白雪、澹云、晚潮、溪流、柳塘、凫影、水牛,由远及近,有静有动,通过诗人的“遥看”将这些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而且诗人身在小舟,舟行景移,使得画面既层次分明又流动变化。这首诗,不使才,不使气,没有议论,纯乎白描,隽永可爱,读之能尝鼎一脔。由于篇幅有限,对兰垞诗歌创作的总体倾向和风格特点这里不能展开,将作为今后的课题,另文探讨。
     
    注释:
    ①吴骞《兰垞遗稿·跋尾》云:“施氏既以是编相假,而余甥归赵之意甚切,遂随笔迅挥录存此稿,颇费晨夕。顾笔墨草率,殊不称钞诗之手。”限于笔者水平,现尚有60多处难于辨认。
    ②兰垞有二女,长女名庭芝,次女名庭筼。《神听集》所收《孟陬十三日为余初度之辰……百感交集,怀人忆事,兴到即成,得诗凡三十六首,不复伦次》第七首云:“眼中无婿可乘龙,娇女徒怜赋太冲。性癖自知多脱略,耽诗慎勿学而翁。”诗下自注云:“长女庭芝,次女庭筼,日以诗自课。”
    ③如阮元《两浙輶轩录》卷二七云:“施谦,字自南,号兰垞,海宁诸生。著《涵青阁诗》。”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十五云:“施谦,字自南,号兰垞,海宁诸生。有《涵青阁诗》。”
    ④前引兰垞《孟陬十三日……得诗凡三十六首,不复伦次》第十首三、四句云:“廿四年来一弹指,今宵为尔又回肠。”自注云:“伤亡儿达楷。”此是吴骞所记依据。舒瞻《兰藻堂》卷四《为施兰垞题梅花小照》诗自注云:“时欲纳姬吴门,故及之。”同卷还有《调友人纳姬》,卷十二有《兰垞征君暮年举一子,诗以贺之》。所云“友人”即指兰垞。“暮年举一子”应是莱孝所说的“孤儿”。
    ⑤“所举凡二百七十六人”的记载或有误,《清史稿》、杭世骏《词科掌录》均作“二百六十七人”。
    ⑥清康熙刻本,卷首有许如霖、陈勋、陈世仁、徐有纬和施谦的序文。施谦序落款为“康熙庚子中秋紫薇山人施谦兰垞氏拜题”,可知此年兰垞33岁。
    ⑦关于“南屏诗社”的先行研究可以参见郑幸:《南屏诗社考》,载《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刘正平:《南屏诗社考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⑧刘正平认为此8首诗叙述的是“西湖吟社”的基本情况,理由是吟社中人符之恒、殳闻望在乾隆九年(1744)南屏诗社成立之前已离世。按此说法,施谦自然也是“西湖吟社”的人员。不过,笔者以为似乎不必拘泥这8首诗回忆的一定是“西湖吟社”而不是“南屏诗社”的情况。《春日怀吟社诸公却寄八首》排在《癸酉人日》诗之后,说明这8首诗作于癸酉即乾隆十八年。8首诗中提到的23人“诸公”中没有厉鹗的名字,因为厉鹗在乾隆十七年已经过世,不能“却寄”了。由此可知,杭世骏这8首诗旨在表达对活着的同社诸公的怀想。如果旨在回忆“西湖吟社”的情况,自然就不可能没有厉鹗的名字了。
    ⑨关于参加这次诗会的61人的记述主要有以下资料:1.鄂敏编《西湖修禊诗》一卷(《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册所收);2.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六“孙陈典”小传后按语;3.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七所记;4.朱文藻撰、缪荃孙重订《厉樊榭先生年谱》“乾隆十一年丙寅年五十五岁”条所引。1是最原始的资料。其中除了到会的61人之外,还记载了来不及到会而会后补寄诗作的22人,所以实际有83人。2记载了到会的61人,人数与1同。而3和4所记只有60人,缺漏的同是汪源。可见4之依据是3。
    ⑩参见《乾隆吴县志》卷首杨绳武序。
    (11)兰垞《孟陬十三日……得诗凡三十六首,不复伦次》第三十三首自注云:“长洲缪晓谷诗文甚工,馆于吾邑陈氏六年。尝和余《观潮》长歌,传诵一时。终亦未遇。近闻变名卖药吴市。”
    (12)《吴县志》卷六十六下列传四《杨绳武传》云:“杨绳武,字文叔。自少能文。中康熙癸巳进士,殿试二甲第一人,选庶吉士,授编修。居京师好汲引士类,大学士王掞深相引重,馆阁大著作,多出其手。丁父艰归,遂不出。主讲杭州敷文书院,再主江宁钟山书院。所甄拔多入馆阁。台州齐侍郎召南其一也。”
    (13)郑幸在《袁枚年谱新编》中引袁枚《双柳轩诗集·题杨皋里夫子小像》有“经学失传有施氏,夷门流落老侯生(注:谓施自最、侯夷门)”句,此处“自最”应是“自勖”之误,自勖是施兰垞的字。笔者尚未见到《双柳轩诗集》,不知是不是原书讹误。待查。
    (14)就笔者管见,主要有“袁枚34岁前后说”(参见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第六章“格调性灵两诗说的对立”,岩波书店刊行,1950版,第161-162页);“袁枚46岁至50岁说”(参见王英志:《袁枚评传》第四章“主盟诗坛(三)与沈德潜的争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00页。);“袁枚46岁说”(参见郑幸:《袁枚年谱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05-309页;王炜:《〈清诗别裁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15)参照拙论《沈(德潜)袁(枚)“往復辯難”辨——袁枚の沈德潜への二通の書翰をめぐって——》,《汉学研究》第三十三号,日本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科创设七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5年3月。
    (16)袁枚在《答友人某论文书》中,对友人“诗文不如著书”的观点做了否定之后,劝导友人“要知为诗人,为文人,谈何容易?入文苑,入儒林,足下亦宜早自择。宁从一而深造,毋泛涉而两失也”。由此文可知,袁枚自己此时已经确立了以诗文“入文苑”的人生目标。据郑幸考证,《答友人某论文书》等3篇论文书作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春,此年袁枚43岁。参见郑幸:《袁枚年谱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2-283页。
    (17)“参阅”共有19人,依次为姜顺龙、杭世骏、齐召南、陆秩、钟凤翔、许枚、蔡秉义、袁枚、浦起龙、徐锐、虞景星、程立本、吴弘文、吴中衡、赵信、陆枚、李果、叶申、侯嘉翻。
    (18)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答兰垞第二书》。
    (19)其他诗体,五古和五律各27首,七古5首,七律55首,五绝13首,七绝82首。
     
    参考文献:
    [1]王英志.袁枚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郑幸.袁枚年谱新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3]中国地方志丛书[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4]吴骞.拜经楼丛书[M].乾隆刊本.
    [5]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6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6]《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73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6.
    [8]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工作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M].上海:上海书店,1992.
    [9]杭世骏.道古堂集[M].清乾隆41年刻本.
    [10]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姜顺蛟,施谦.乾隆吴县志[M].清乾隆十年刊本,东洋文库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