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宋诗词与大运河(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 苗菁 参加讨论

    这是条能牵动思乡之愁的河流。如崔颢《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泝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24)作为开封人的崔颢,很早就离开家乡到长安赶考,中进士后到各地漫游近20年,其间曾回到过家乡,这首诗就是他这次的回乡之作。离家乡越来越近,人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似乎连景色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惬意,那长长的淮河水似乎也要走到尽头,起伏的波涛也让人不再感到畏惧。行走在汴河(运河)上的人们虽然感受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经常会在这条河上涌动起思乡怀友之情。
    这是条引发客愁的河流。如许棠的《汴上暮秋》:“独立长堤上,西风满客衣。日临秋草广,山接远天微。岸叶随波尽,沙云与鸟飞。秦人宁有素,去意自知归。”(25)欧阳修的《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26)韩驹的《夜泊宁陵》:“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27)读这些写在汴河(运河)的诗歌作品,会感受到数百年来,无数人行进在这条河流上,往往会有相似的感觉,那就是“客愁”。这种客愁是离开亲朋、离开熟悉环境的异地之愁,是居无定所的漂泊之愁,是孤独失意之愁。总之,这是无数中国人只要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环境,都可能会涌动出的一种心态。
    这是条能给人以精神追求的河流。如孟云卿的《汴河阻风》所言:
    清晨自梁宋,挂席之楚荆。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大河喷东注,群动皆窅冥。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苍茫迷所适,危安惧暂宁。信此天地内,孰为身命轻。丈夫苟未达,所向须存诚。前路舍舟去,东南仍晓晴。”(28)
    无数的唐宋人行进在这条河流上,他们在追求着自己的前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有人失意,有人得意。尤其是那些位居下僚的人们,他们行走在这条河流上时,可能在个人生命中已经历过多次的碰壁,也会有多次的无用之功。面对着汴河(运河)这滔滔流水,有人会有惆怅与失意,也有人如孟云卿那样,虽已有多次的不如意,但仍然能坚定信心,矢志不渝地追求下去。在孟云卿看来,人生和自然界一样,有阴就有晴,狂风过后将是晴空万里的美好前程,因此,只要心无旁骛,诚心正意,前途仍然充满光明。
    这也是条不断消逝、消磨人的生命的河流。如白居易的《汴河路有感》:“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29)杜牧的《汴河阻冻》:“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30)王安石的《汴水》:“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31)数百年来,这条河上有无数的人走过,其中许多人应是多次的往返。无论是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还是宋代的王安石,他们的感觉是相通的,那就是行走在这条河上,生命在不尽的往返中不知不觉地被消磨掉,物是人非、生命衰老,是谁也无法挽回的事实。
    这更是一条送别的河流。在这条河上,唐代就曾上演过无数次的送亲别友的剧目,也留下了大量的写离别之情的诗歌作品。在这条河上,崔颢写下《维扬送友还苏州》,对朋友能归老苏州,垂钓鲈鱼表示了欣羡:“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32)岑参写下《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勉励朋友还是离开“路最难”的长安城,离开那些“珂珮声珊珊”的权贵们,因为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会有:“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的心境与新天地。”(33)孟郊写下《汴州留别韩愈》:“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34)流落他乡让诗人憔悴,不愿与官场合污让诗人感到生命的无助,但是汴河(运河)边上的离别又让他感受到韩愈对自己的赏识及友情,也让他感觉到离开“浊水”般的环境,会有“尽力还海波”的生命释放。此外,顾况的《送大理张卿》、卢纶的《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李端的《送新城戴叔伦明府》、刘商的《送杨行元赴举》、张籍的《别段生》、姚合的《送刘詹事赴寿州》、张祜的《汴上送客》、许浑的《送上元王明府赴任》等等,这些诗歌作品都是唐人留给我们的写发生在这条河上送别或离别之事的名篇。
    到了宋代,仍然有很多诗人写过发生在这条河上的送别与离别的诗歌作品。当林逋正在江淮之间的汴河(运河)上漫游时,听到友人东归,他写下《闻叶初秀才东归》诗篇相送:“高鸿多北向,极目雨余天。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35)故乡已是春天,此时回乡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家乡虽隔千里,但走得是安然舒适的水路,又有明月可赏,有美酒供饮,更让人倍感惬意。由于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辙坐贬监筠州盐酒税,赴贬所经过高邮(秦观家乡),秦观相送60里,于是,苏辙写下了《高邮别秦观三首》:
    蒙蒙春雨湿邗沟,蓬底安眠画拥裘。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之一)。笔端大字鸦栖壁,袖里清诗句琢冰。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之二)。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之三)。”(36)
    在依依不舍中,他感谢秦观对友情的重视,又不愿因这种交往连累“交朋”。此外,如梅尧臣的《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於都门外遂宿舟中》、苏洵的《送王吏部知徐州》、张耒的《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曾几的《适越留别朱新仲》、王炎的《通守赵侯改倅会稽以诗饯行》等,许多宋人的送别或离别诗,其本事都是发生在这条河流上。
    送别与离别也是唐宋词擅长的题材。尤其是北宋时期,国都设在开封,许多送别与离别都是发生在开封城外或沿途的运河(主要是汴河)之上的,所以宋词中,关于这方面题材的作品是很多的。如柳永所写的那些表现“羁旅行役”题材的作品多数是以江淮及江浙一带为背景的,这和他曾在这些地方有过长期的漫游有很大关系,因此,他所写的那些“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的景象有许多是在汴河(运河)及其它运河水道上所看到的景色。(37)而他的那首著名的离别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8)
    词中所写的送别地点是在汴京都门外的运河(汴河)畔,其“执手相看泪眼”的送别场合是在汴河(运河)上,其“念去去”而登舟远行的路程是延伸向漫漫“楚天”的汴河(运河)水。很明显这首词写的是发生在汴河(运河)上的离别。可以说,柳永能够确指的那些写具体离别场景的词作,写的基本上都是开封城外汴河(运河)上的送别。
    和柳永同时代的词人张先,也有多首写汴河(运河)之上送别的作品。如他的《江南柳》以“自关情”为抒情基点,用女子的口吻写别情,开篇就是“隋堤柳,波急路尘轻”(39),这两句词迅速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汴河(运河)岸边。另一首追忆送别的词作《惜琼花》,下片开端就用“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40)写临高目击之景:人已被送至远方,即使汴河水如带一样窄,人身如飘叶一样轻,也是无法回来了。这四句也明显交代送别是在汴河(运河)上。其后,开豪放一派的苏轼,喜爱用词送别寄远,其送别或离别词中也有多首是以运河(汴河)为背景的。如他的《江城子》在写要到达的目的地时,便说“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41)即他要从汴河(运河)上坐船直达吴中。北宋后期,出现了另外一个擅长写“羁旅行役”的大家周邦彦。由于他早年与晚年曾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开封,十分熟悉京城送别的情况,自己也有过多次送客和被送的经历,因此他的词作在写到离别时,也曾多次把离别和“羁旅行役”的背景放在了汴河(运河)上,他的《氐州第一》写旅途怀人,那句“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参照”就点出这是写人在汴河(运河)上的经历(42)。他的《夜飞鹊》写自己重经旧地,回忆曾送别他人的情景,开篇用“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和时间(43)。“河桥”就显示出这是作者在回忆运河(汴河)边上曾发生的一次送别。他的《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44)和《尉迟杯》“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45),写“京华倦客”的“客中送客”,更是把送别的地点放在了隋堤之上,运河(汴河)之畔。读周邦彦的词作就会发现,和柳永一样,他的许多词作虽没有直接的提示是写汴河(运河),但反复咀嚼其作品,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他所写的送别与漫游,也多是发生在汴河(运河)上。
    因为是为了供人传唱之用,词人写的多是“常人之情”,因此,在写送别与离别时,其送别与离别的地点、对象一般不宜确指,其写到的景象,也多没有确凿的提示,但是,如果考察作者的生活经历,并结合作品去具体分析,就可知道,宋词中所写的河流,有不少是写运河水系;词中抒情主人公或水路兼程,或登高望远的所见所闻,有不少是运河水系沿途的景象;词人们描写的种种情事,有不少发生在运河水系之上。这种情况在北宋之前十分明显,到了南宋,政权偏安在淮水以南,宋金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南北运河阻断,所以,以运河水系为背景的送别与离别之词才少了起来。
    因隋炀帝开河而产生的乐曲对唐宋诗词某些体式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诗体与词体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当时流行音乐中乐曲体式的影响。从现存文献资料看,伴随着运河的开凿,曾产生过一些乐曲,这些乐曲有的是隋炀帝自己创作的,有的则是当时乐工们创作的。这些乐曲在当时广为流传,与唐宋诗词中一些著名体式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