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始终是唐宋时期连接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交通大动脉,与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一时期又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必然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反映、描写运河的作品,也必然会有因运河开凿与通航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及文学现象。总体地看,运河开凿与通航对唐宋诗词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了不少反思、总结运河开凿、运行功过的作品;其次,出现了较多的描写、吟咏人们行进在运河上的感受与心绪的作品;再次,对诗词创作中的体式与表达产生过一定影响。 关 键 词:唐宋诗词/运河/功过/心绪/体式 作者简介:苗菁(1963- ),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 隋炀帝下令开挖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入唐直至宋代,还没有后来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运河”这样的统一称谓,但毋庸置疑的是,“大运河”是唐宋时期连接经济中心(江南地区)与政治中心(北方洛阳、开封),并进一步辐射整个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它与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① 而这一时期,又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词创作的繁荣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必然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反映、描写运河的作品,也必然会有不少受到运河开凿与通航影响的文学现象发生。 总体地看,运河开凿与通航对唐宋诗词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了不少反思、总结运河开凿、运行功过的作品;其次,出现了较多描写、吟咏人们行进在运河上的感受与心绪的作品;再次,对诗词创作中的体式与表达产生过一定影响。 唐宋诗歌中,对运河开凿与运行的功过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中唐时期,人们就已在诗歌中开始反思开凿运河的功过。唐人的这种反思,都是和下令开凿运河的隋炀帝联系在一起的唐人面对着的运河,船来舟往,十分繁忙,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它是由前朝留下的,开凿的主要决策者是隋炀帝。而隋朝既是一个强盛、统一的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的兴亡和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很大关系。因此,反思运河开凿的历史,就不能不联系到隋炀帝。将运河开凿与隋炀帝联系在一起的诗歌作品,较早出现的是白居易的《隋堤柳》: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