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夏晓虹:《阅读林纾训子书札记》,《现代中国》第10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1页。 ②均参见萨伯森著,萨本珪编校:《识适室剩墨》,福州:自印本,2003年,第369、356、482页。 ③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寄林仲易(三)》,李家骥、李茂肃、薛祥生整理:《林纾诗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334、335页。 ④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年谱》,上海:世界书局,1949年,第62页。 ⑤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林纾诗文选》,第334页。标点有调整,下不再注。 ⑥⑩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林纾诗文选》。 ⑦朱羲胄述编:《林氏弟子表》,第13页;《贞文先生年谱》,第65页。 ⑧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寄林仲易(三)》,《林纾诗文选》。 ⑨芸渠:《偶谈》,《益世报》(北京)1920年3月10日,第2张第8版。感谢博士生宋雪代为查找此文。 (11)(12)志希:《今日中国之小说界》,《新潮》1卷1号,1919年1月,第113-114,115-116页。 (13)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4卷4号,1918年4月,第305-306页。 (14)温彻斯特著,景昌极、钱堃新译,梅光迪校:《文学评论之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 (15)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上海:申报馆,1924年,第18、23-24页。 (16)参见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年谱》,第54页。 (17)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林纾诗文选》。 (18)林纾:《〈斐洲烟水愁城录〉序》,朱羲胄述编:《春觉斋著述记》,上海:世界书局,1949年,第26页。 (19)(20)钱锺书:《林纾的翻译》,《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94,91页。 (21)林纾:《训林璐书》(1913年4月7日)。 (22)林纾:《训林璐书》(1913年4月20日、约1916年、1915年秋)。 (23)郑振铎:《林琴南先生》,《小说月报》15卷11号,1924年11月,郑文第3页。 (24)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新潮》1卷5号,1919年5月,第914页。 (25)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年谱》,第61页。 (26)王芝青口述,范文通整理:《我的绘画老师林琴南》,《人物》1982年第2期,第177页。 (27)陈衍:《福建通志·林纾传》,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学行记》,上海:世界书局,1949年,第4-5页。 (28)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年谱》,第64页。 (29)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林纾诗文选》。 (30)林纾所撰二文分别收入《畏庐续集》与《畏庐三集》中。 (31)参见闽客、张正宇:《林仲易与二十年代的北京〈晨报〉——访旧京〈晨报〉总编辑林仲易之女林薇女士》,《北京档案史料》1999年第2期,第318-321页。 (32)蹇先艾《向艰苦的路途走去》提及:“在我投稿的初期中,我不得不提到几位认识或不认识的编辑先生的奖掖,并向他们表示感谢之忱。在北平《益世报》的《益世俱乐部》中刊登我的处女作《人力车夫》的编者是王芸渠先生……不久就到山东教书去了。”(《蹇先艾文集(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6页)此条材料由宋雪提供,特此致谢。 (33)林纾:《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原载《文艺丛报》第1期,1919年4月;录自林薇选注《林纾选集》(文诗词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6页。 (34)参见郭道平:《〈杭州白话报〉上林纾的白话道情》;胡全章:《林纾“白话道情”考论》,《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35)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一)》,《林纾诗文选》,第333页。 (36)林纾:《寄林仲易(三)》,《林纾诗文选》,第335页。 (37)林纾:《寄林仲易侄书(二)》、《寄林仲易(三)》,《林纾诗文选》。 (38)吴家琼:《林琴南生平及其思想》;胡孟玺:《林琴南轶事》,政协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福建文史资料》第5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02、106页。“好谐谑”出自林纾文言小说《庚辛剑腥录》,述“吾乡有凌蔚庐(按:谐音林纾之号畏庐)者……其人好谐谑”;钱锺书《林纾的翻译》中亦有引例(《旧文四篇》,第69、92页)。 (39)林纾:《寄林仲易(三)》,《林纾诗文选》。 (40)(42)朱羲胄述编:《贞文先生年谱》,第62,65-66页。 (41)林纾:《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畏庐三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26、2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