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故事如何新编——论《故事新编》的时间诗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胡志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异质性使小说时间观念呈一种立体的无序延宕,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故事新编》立足于此在的生命时间,有意淡化消融近代小说对历时性发生的线性叙述。鲁迅在历史意识的现代转换过程中,深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通过小说文本中个体体验的历史言说,对历史进行了充分诗意化、哲理化的艺术再创造。
    关 键 词:鲁迅/故事新编/时间诗学/历史意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的知识结构及信念的个性特征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4BZW106);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鲁迅文学世界的时间美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4C0474)
    作者简介:胡志明(197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
     
    叙事作为表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因素占有突出的地位。叙事时间将一种被讲述的故事或事件的时间表达出来,同时,又将其建构成为被语言叙述、被艺术表现出来的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异质性(disparity)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由于叙述方式的安排与传统故事生成情节的自然顺序不同,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巧妙地运用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并与意识融为一体的叙述模式,有意淡化消融近代小说对历时性发生的线性叙述,使时间观念呈一种立体的无序延宕(dilatory),在诗性舞台得以成立的状况下,小说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彻底分开,脱离了物理时间的单一矢向,时间在小说中不再是常量,而是一个变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产生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一 此在的生命时间
    时间不外在于人的生命,而内蕴于人的生命之中。时间之门既可以对个体生命关闭,也可以为生命超越而洞开。只有通过时间的永恒流变,才使生命趋于无限。杨义指出:“时间意识一头连着宇宙意识,另一头连着生命意识。时间由此成为一种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极为动人心弦的东西,成为叙事作品不可回避的、反而津津乐道的东西。叙事由此成为时间的艺术。”[1]120“时间体验包容着人生态度,成了独特的生命体验”[1]157。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流,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自然物的存在。人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不仅能意识到其与外在对象的区别,而且还能意识到时间对其生命的限制。因此,时间意识作为人的意识的首要表现形式,促使时间成了个人对生命价值体验的前提。
    小说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其时间意识主要体现在小说人物与时间相遇所产生的生命哲理以及与此相关的审美意识,我们正是缘此进入鲁迅小说的时间领地。在鲁迅小说中,时间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以此在的方式诗意存在。“对生命的关爱”一直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亮点,一个底色”[2],鲁迅之所以特别重视现在,就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了现在和生命之间的特殊关系,“通俗的说应该是:现在对于生命,有着生成化的功能;或者说,因为它活生生的‘现在着’,故可以把过去与将来‘当前化’地收摄于‘此’,连接于‘此’”[3]。不难发现,鲁迅大多时候对当下的关注也是出于对人的生命问题的重视,他始终如一地站在对人的生命意义终极关怀的角度来思考人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追求与归宿以及个体生命的生存境遇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指出:“我们愈是能够人性地把握人类存在的时间性,就愈看得清楚这种存在本身完全是历史性的。”[4]《故事新编》不是我们通常所提及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尽管每篇都以一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小说蓝本。鲁迅以洒脱、自由的心态创作了《故事新编》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些新编的故事,显然又是鲁迅小说文本的创新……《故事新编》以其思想成就和艺术创新,同鲁迅的《呐喊》、《彷徨》一样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成为重写民族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典范之作。”[5]从表面上看,《故事新编》是历史讽刺小说,选取神话与历史故事,加以铺陈,同时又注入了时事,予以讽刺。正是由于鲁迅对现实的不满,借写小说来以古讽今,同时也以这样的形式,消解了历史的经典。鲁迅说自己并不想做“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教授小说”(历史小说),而只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做法上也是向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6]354,“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7]不难发现,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了复述古人往事,而是在中国历史中“寻出”、“改作”、“注进新的生命”。黄子平把《故事新编》看成是鲁迅为解决“个人时间”与“历史时间”之紧张关系而进行的静夜挣扎,鲁迅择定了“油滑”的叙述方式,使来自文献与当代的众多引语在同一作品空间中同质地发声,从而将“过去”的故事、“未来”的阐释纳入他写作的“现在”,以反抗那个话语秩序分崩离析的时代里讲故事者的悲喜剧命运[8]。《故事新编》没有停留在对历史和历史事件本身及其过程的简单铺陈与叙述,而是深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进行了充分诗意化、哲理化的艺术再创造。这种艺术再创造在鲁迅历史意识的现代转换中得以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