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苏轼赤壁怀古词新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newdu 参加讨论

    三、周瑜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
    结合以上分析,再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文本内容,其中许多语句,都可以重新解读。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般有两种断句方法:一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二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多情”,可以是指苏轼本人,也可以代指他人,而后者的“多情”,只能是另有所指。那么,应以哪一种断句为准呢?
    第一,从格律上看,《念奴娇》词牌中这一句式都是断作前四后五。徐乃为曾遍检唐圭璋所编《全宋词》之《念奴娇》词牌,没有一首词断句例外:“翻检《全宋词》中的所有的《念奴娇》(包括异名同调的《酹江月》《壶中天》《百字令》《百字歌》《百字谣》《大江东去》《赤壁词》等),得三百十余题,计四百九十余首词。这两句的句读,只见到一首是‘前五后四’的,但那是编辑或排字工人的失误。”[12]其中,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人的作品,都是四五句式。苏轼另一首《念奴娇》“凭高眺远”词,亦不例外。
    第二,在《东坡乐府》一书中,“多情”一词除本词外,还在以下词作中出现:《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满江红》(天岂无情)、《泛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醉蓬莱》(笑劳一生梦)、《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渔家傲》(皎皎牵牛河汉女)、《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蝶恋花》(花褪残红春杏小)等,共计十一处。除《采桑子》外,其余均非自指。王木曾检《词综》四至十卷,计用“多情”一词者十五例,除毛谤《蝶恋花·寒食》一例外,其余也非自指。“由此可见,苏轼和与他约略同时代的人,对‘多情’一词的习惯用法是指旁人(物),而不是用以自指。还需说明一点:苏、毛词中的两个例外,均仅是兼有自指而已,它们全还可以作不是自指的解释。”[13]
    第三,“多情应笑”的上一句是“故国神游”,“故国”即赤壁之地,能将赤壁称为故国的,只有周瑜,而不是苏轼或诸葛亮。既曰“神游”,便知此“游”是虚拟的,是揣度和想象中的,而非实地游览。
    第四,“多情”与周郎的历史形象相符。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少时精意于音乐,“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1]1265。以周瑜之聪明,不可能不知侍女们故意借弹错琴来诱其回首,而他却“知之必顾”,一盼一顾之间,其风流多情形象跃然纸上。再联系到他用美人计来对付刘备,“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身又得益于与小乔的姻亲关系的风流形象,用“多情”指代周瑜,顺理成章。同时,“多情”一词也是对周瑜姻亲背景的一种暗示。
    作者假想周瑜故地重游,与正在赤壁游览的苏轼相遇,一定会取笑他。那么,周瑜为什么要“笑我”呢?周瑜的“笑”,显得意味深长:表面上是笑苏轼年近半百,头发花白,却一事无成;深层上是“笑”他不识时务,不知妥协和委身权贵。其实,这也是作者的一种自嘲。
    至此,再看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风流人物的生命和功名都被大浪淘尽,随风流逝,但“三国周郎赤壁”之名还在,显然不属于被大浪淘尽的“多少豪杰”之内。有人说苏轼不相信这里是真正的赤壁,借“人道是”来抒情。那么,苏轼是否知道黄州赤壁是假赤壁呢?据记载,他也不确定:“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9]2255但他还是接连写了前、后《赤壁赋》以及多篇与赤壁有关的诗词文,说明这并非简单的真假问题。童勉之先生说过:“苏轼在与《赤壁怀古》同一时期写的《前赤壁赋》也写了由黄州赤壁联想到‘曹孟德之困于周郎’却没有用‘人道是’之类的字眼来声明是传说,赋的容量比词大得多,为什么在五百多字的赋中不声明,而在才一百字的词中竟用了三个字来声明?”[14]可见,这一句的关键不是“人道是”而是“人道是”的内容,即“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却说那是“三国周郎赤壁”,言外之意,是周瑜的功名尚在被人传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作者看来,赤壁战场对垒的各方,都是“豪杰”,奈何单说是“周郎赤壁”?郭沫若先生曾感叹说:“使多少豪杰成了一个周郎!”为何周瑜能功成名就,没被大浪淘尽,还在被人传诵呢?下阕正是对周瑜成功原因的探讨。
    对于周瑜的功成名就,历史上不乏质疑之声。据《江表传》记载:“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1]1265不仅曹操,甚至盟友刘备也怀疑并说他的坏话。在同一地点,晚唐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时,也曾写下《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5]杜牧认为,假使没有东南风给予方便,周瑜赤壁之战未必能够取胜,只怕二乔都要成为曹操铜雀台中的俘虏。周瑜侥幸成功,表面上靠的是自然之风,实际上是来自君臣遇合的人力之风。身处同一场境,史书和诗文对周瑜的评价,以及周瑜和自身境遇的反差,不能不让苏轼有感而发。由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不再仅仅是景物描写,而是以景写情。“乱”、“穿”、“惊”、“拍”、“卷”等激烈的字眼,表达了与周瑜处于同一时代的“多少豪杰”的不平和不满之情。
    词中的周瑜只是一种文学形象,而非历史形象。周瑜作为一个与作者和“多少豪杰”相对比的形象而出现,不一定就说明苏轼对周瑜本人的鄙薄。文学形象的塑造,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如苏轼曾抨击过曹操的残暴,但在同年所作《前赤壁赋》中,又赞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周瑜走上层路线,通过姻亲而获得信任(婚姻强化了这种关系),少年得志;相形之下,苏轼却因为惹恼了上层,被囚乌台,继贬黄州,“无枝可依”。出于对周瑜历史形象的维护,尤其后来文学作品中对周瑜风流倜傥形象的美化,使得人们很难接受对周瑜的负面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