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 左东岭 参加讨论

    三、文人心态研究中的文献使用问题
    心态研究本来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它理所当然应该遵守历史研究的学术规范。而此处所说的文人心态研究除了具有历史研究的一般特征之外,其主要目的乃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环节。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主要优点,就是把文学批评史的平面研究变成立体的研究。所谓立体,指的是在纵向上注重过程性的研究,不把文学思想理解成静止不变的固定形态;在横向上是注重形成文学思想的复杂原因,诸如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宗教的、风俗的等等,也就是文学思想史更重视对于文学观念的深层原因的把握。
    正是在这种深层原因的把握上,文人心态研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韦勒克曾经把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认为对于文本的结构研究与审美研究属于文学的本体研究,而把思想史的、作家传记的以及其他因素的研究称之为外部研究。以前的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研究也会对文学发展的背景进行宏观的描述,但往往是概论性的从而也就是外在性的,文学的历史背景叙述与文学本体的论述时常是两张皮的,中间往往缺乏一个沟通的环节。弥补此一环节的中介,那就是文人心态。因为无论是何种社会历史因素,要进入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都必须通过文人的整合与改造,于是文人心态就成为沟通社会历史文化与文学审美的一个有效的中介。但是文人心态如何研究呢?其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的学术素养外,还要能够拥有感同身受的心灵感悟能力,但作为历史研究性质的心态研究,更重要的还涉及文献合理使用以保证其历史客观性的问题。
    在研究文人心态时,研究者所依据的文献应包括其他人所记录下来的文字,诸如档案、实录、笔记、史书等等,都是从第三者的立场进行记录的,拥有一定的客观属性,但此类文献也存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就是说,这些毕竟都是间接的记载,与作者本人是存在相当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因此,要进行文人心态研究,更重要的还是要使用研究对象本人所撰写的诗文作品,也就是别集中的文献,这无疑是最能直接表露其思想情感的文献依据。而这就牵涉到了到底文如其人还是文不如其人的问题。金人元好问早就在诗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9](P269)潘安一面撰写向往归隐的文章,一面又巴结逢迎权贵,可见文章与为人原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刘勰却说:“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深而味长;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赅;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10](P506)可见作家性情又是能够左右作品体貌的。那么到底在哪些层面可以由作品看出作者的心态,而哪些层面又可能掩饰遮蔽呢?在作品与文人心态的关系中,除了心口不一的道德虚伪外,是否还包含着创作本身的一些特点?
    影响文人心态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问题。按照现代敘事学的观点,作者与叙述者永远是不重叠的,二者之间只有距离远近的差别,而没有合一的可能。这种说法应该说是合乎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实践的。比如中国诗歌中出现过许许多多以香草美人为喻的诗作,叙述者常常自称贱妾,而把君主当成夫君,我们当然不能认为作者就是女子。中国诗学从汉代确立比兴的传统后,诗歌解读者总会在文字表面探讨其中更为隐秘的寓意和寄托,于是,李商隐以言情作为主要叙述方式的“无题”诗就长期吸引研究者的探测兴趣,不断从中寻求其微言大义。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体的规定,作者一旦进入某种文体的写作过程,就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定,再加上作品的许多具体情景的变化,就使得作者作为叙述人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角色的扮演,那么为文而造情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就其本质意义而言,为文而造情不能完全被视为负面的因素,这就像你不能否认演员的表演一样。但是对于心态研究而言就会造成许多困难,因为依据这些文献而探讨作者的心态,很可能是不完全有效的,是不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像乾嘉学派那样去进行文献排列来归纳结论就往往距真实很远。可直到今天的历史研究,还有许多人谨慎地守着这些家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研究尽管从表面上看严守学术规范,似乎证据确凿而结论可靠,其实许多时候只是隔靴搔痒,在材料的表面滑来滑去,而难以深入到历史的深层,更不要说深邃的心灵世界了。于是,就有必要弄清作者与叙述者在不同文体中的关系远近问题,然后才能决定其心态研究的价值。一般说来,尺牍中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是最为接近的,然后是诗歌等抒情性文体,最远的莫过于偏重形式的骈体文与实用性的公文文体了。如果不把作者与叙述人、文体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就贸然讨论文如其人还是文不如其人的问题,那是很简单轻率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