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诗歌的文体强势地位(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 张国风 参加讨论

    五、诗歌文体强势地位的衰落
    宋元理学的兴起,使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地位遭到了第一次打击。宋代的理学家程颐提出“作文害道”的著名观点:“问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则不工,若专意则意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云:‘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8](P95)程颐甚至将“有高才能文章”作为人生的三大不幸之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9](P38)宋人刘挚常常教训他的子孙:“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也是这个意思。这种主张的背景是封建文化专制的加强以及道统对文学的挤压。
    元代以后,以诗歌、散文为代表的正统文学开始走向衰落,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取而代之,由附庸变成主流。诗歌的文体强势地位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小说和戏曲的文体意识逐渐觉醒。如果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诞生证明了小说对史学的依赖,那么《金瓶梅词话》的出现,则是小说文体意识觉醒的标志性事件。从《金瓶梅词话》的回目和诗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诗词功底很差,但他的小说家才华却无可怀疑。《金瓶梅词话》不写光明,不写善,而是竭力发掘人性中的丑恶和卑鄙,选择市井人物中最恶劣的分子来做小说的主角,这一选择本身就使它不会去追求诗情画意。
    明代诗文中有不少佳作,但整体的成就不如唐宋,有一些诗文名家,但没有产生可与李杜、与韩柳苏欧比较的诗文大家。诗文不如唐宋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诗歌和散文自身的发展来看,这是盛极必衰的规律。明代的诗坛文坛不断地呼唤复古,一浪高过一浪,所谓“诗必盛唐,文必秦汉”,与小说、戏曲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里我们必须把诗歌和散文分开来加以说明,因为诗文虽然都属于正统文学,但它们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是很不相同的。诗歌已经度过了它的辉煌顶峰——唐代,已经度过了它的变异时期——宋代,后来的诗歌大体上已经翻不出唐宋两家。或是宗唐,或是学宋,在诗体、语言、思维、审美追求等方面都已经缺少实质性的创新。一直到清代,情况都是这样。当然,依然有很多好的作品陆续问世。散文本来就是杂文学,韩柳的古文运动,从骈文那里夺回了散文固有的疆域,恢复了散文的活力,宋代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使散文进一步变得平易流畅,将传统散文的各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以后的散文也很难打破唐宋八大家奠定的既成格局。明清的八股科举制度是一个阻碍诗歌发展的消极因素。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大部分的聪明智慧消耗在一种无用之物上,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悲哀。八股是读书人觅取功名富贵的敲门砖,而诗歌则被一般人认为是无用之物。一般的读书人,先集中精力于八股,有了功名以后再来做诗,以应付官场的应酬。学诗作诗是不务正业,是足以使父母妻子痛心疾首的事情。诗歌需要的是青春的浪漫激情,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八股取士的制度无疑是不利于诗歌发展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