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诗歌是一种强势的文体。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即形成了单纯的抒情风格。汉代以后,《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诗歌的文体强势,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各种文体之中,独有诗歌将汉字形、义、音的美发挥到了极致。诗歌以其语言美的优势侵入到散文,酝酿出赋和骈文两种半诗半文的文体,其实质是文学对语言美的追求。唐代的传奇是史传和诗歌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唐宋以后,诗歌已穷极变化。宋元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小说和戏曲自身文体意识的觉醒,削弱了诗歌的强势地位。古代美学的精华主要来自诗歌。 【关 键 词】古典诗歌/强势文体/语言美/小说/戏曲 【作者简介】张国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之中,有两大强势文体:诗歌和史传。本文所谓“强势文体”,一是指此文体的健康早熟;二是指此文体早早地确立了自身作为正统文学的地位;三是指此文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侵入了其他文体擅长的领域,与此同时,却较少受到其他文体的影响,尤其是不允许其他文体影响其特有的审美追求。对诗歌而言,这里所谓的其他文体指的是散文、小说和戏曲。散文中也包括应用性的散文。必须指出,所谓诗歌的强势地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作为一种文体,诗歌的强势地位至汉代逐渐建立,至唐代达到高峰;诗歌发展到唐宋,已经穷极变化;唐宋以后诗歌文体强势地位趋于衰落;宋元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小说和戏曲文体意识的觉醒,均削弱了诗歌的强势地位。 一、早熟的文体 诗歌是早熟的文体。不但是早熟,而且是一种健康的早熟。中国的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为主的道路。《诗经》和《楚辞》的成就已经使后人赞叹不已,唐诗的成就,更是给人一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中国的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确立了一种温柔敦厚的抒情风格。《楚辞》的成功,更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抒情传统。诗歌的早熟,使它未能更多地受到其他文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单纯的抒情风格。而小说和戏曲的大器晚成,使它们更加从容地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了远比诗歌复杂的秉性。中国的古典诗歌,其文体的强势地位,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古典诗歌得益于汉字的特点,享尽汉字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诗歌的文体强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诗歌与书法、绘画等艺术相融合,将汉字在形、义、音各方面的美结合得天衣无缝,并将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汉字没有形态的变化,没有性、数、格的变化,没有时态的要求,词性极其灵活,只要语境允许,语法就会让步,词与词的结合可以冲破语法的束缚。汉语词汇的引申义极为丰富,充满多义性和暗示性。诗歌将汉字的灵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他任何文体的语言美,均无法与诗歌相比。人们形容语言之美,便说是“诗一般的语言”。诗歌的文体强势,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美的强势。整个诗歌的历史,就是一个语言诗化的过程。诗歌的语言中,包含着诗歌史的一切秘密。诗歌的节奏,从民歌、从当时的音乐中来;诗歌的思维和审美趋向,从自身的发展中来。中国的古典诗歌追求一种既风华秀丽又深入浅出的美,它越是走向自己的高潮,就越是显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从这一点来看,诗歌最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如果说“生命模式”和“技术模式”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别,那么,诗歌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模式”的特点:在诗人的心中眼里,一切都具有生命,一切都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暗示着什么。诗歌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与万物交流的过程。诗人歌咏着春兰、夏莲、秋菊、冬梅,体味着春兰的纯洁无瑕、夏莲的出污泥而不染、秋菊的淡泊宁静、冬梅的傲视冰霜。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神与物游,在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中展现出人格之美,诗歌之美。 诗三百,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后人称之为《诗经》。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将《诗经》的社会功能强调到非常高的程度。汉武帝时期,《鲁诗》、《韩诗》并设博士之官,传授讲解。景帝时,《齐诗》设博士。到东汉章帝时,《毛诗》立于学官。汉代以后,经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也因此而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可是,必须看到,《诗经》成为正统文学的代价,是对于诗歌,尤其是《诗经》中民歌的政治化、伦理化的曲解。唐代立朝百年以后,开始以诗赋取士。而科举正是教育的指挥棒,政治、科举、教育、学术,种种因素加强了诗歌在文体中的强势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