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甲午之诗与诗中甲午(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4期 关爱和 参加讨论

    旅顺口背山面海,水深港阔,地势险要,难攻易守,是清政府北方重要军港。诗人极笔力写其戒备森严,固若金汤。而敌军先占领大连,不从海上而是选择从军港背后陆地发起进攻,天险之守,瞬间瓦解。旅顺失守,又是人谋不周。旅顺当哀,而威海当哭。黄遵宪《哭威海》一诗记叙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可谓惊心动魄:
    台南北,若唇齿;口东西,若首尾;刘公岛,中间峙。嗟铁围,薄福龙;龙偃屈,盘之中;海与陆,不相容。敌未来,路已穷;敌之来,又夹攻。敌大来,先捬背;荣城摧,齐师溃。南门开,犬不吠;金作台,须臾废。万钧炮,弃则那;炮击船,我奈何;船资敌,力犹可;炮资敌,我杀我!危乎危,北山嘴;距南台,不尺咫;十里墙,薄如纸;李公睡,戴公死。寇深矣!事急矣!麾海军,急上台!雷轰轰,化为灰;山号跳,海惊猜;击者谁?我实来。南复北,台乌有:船孑孑,东西口。天大雪,雷忽发;船藃裂,龙见血。鬼夜哭,船又覆;地日蹙,龙局缩。坏者撞,伤者斗;破者沉,逃者走。噫吁戏!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如蠖屈,不得申;如斗鸡,不能群;毛中虫,自戕身。丝不治,丝愈棼;火不戢,火自焚;遁无地,谋无人!天盖高,天不闻。四援绝,莫能救;即能救,谁死守?炮未毁,人之咎;船幸存,付谁某?十重甲,颜何厚!海漫漫,风浩浩;龙之旗,望杳杳;大小李,愁绝倒;岿然存,刘公岛。⑤
    诗中先写威海炮台地势险要,南北守望,难攻易守,次写清兵水陆两军不甚合作。日军陆军分两路进犯威海:海军从海上进攻,形成对威海港的合攻;陆军先夺威海港南岸炮台,复又进攻威海和北岸炮台。日军将南岸炮台修复后,从海岸射击北洋水师,这就是诗人“炮资敌,我杀我”的由来。威海港的海、陆混战,甚为血腥,“人力合,我力分”,其结果当然是迥然不同。半月有余的对垒,北洋水师渐入“天盖高,天不闻。四援绝,莫能救”的困境。最后丁汝昌等人自杀,《威海降约》签订,北洋舰队十艘舰船被插上日本旗。北洋水师以屈辱的方式全军覆没,威海卫和山东半岛的失陷,使京畿门户大开。
    黄遵宪关于甲午战争的诗还有《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前诗写威海卫之战丁汝昌事。丁汝昌作为北洋海军提督,是威海卫之战的总指挥。其在战局不可挽回的绝境中吞鸦片自杀,以死殉国。威海卫战役中前后因战事失利自杀的还有刘步蟾等五人。北洋舰队投降后,以身殉国的将领灵柩被运出威海。黄遵宪听信丁汝昌先降后死的传言,对丁汝昌之死语含讥讽:“前者合棺后舆尸,一将两翼三参随。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垂,中一丁字悬高桅。回视龙旗无孑遗,海波索索悲风悲。悲复悲,噫噫噫!”⑥而历史的真实是丁汝昌在“四援绝,莫能救”的绝望中自杀在前,其部下向敌军求降在后,丁汝昌不应背负降将军之名。后诗写湖南巡抚吴大澂事。吴因为得到一块刻有“度辽将军”字样的古印,以为是万里封侯的征兆,请兵出征山海关,任东征事务帮办,驻军牛庄。战前吴帅虚骄自大,先是自夸武艺高强,次又讥讽遭受败绩的淮军将领,并要求幕僚预先写好纪功立碑的文字,在营前树起“投诚免死”之牌,然而“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官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⑦。战前的虚骄与战时的仓皇形成鲜明对比。读者对败将耻笑之余,对国事前途则倍感痛心。
    生活在甲午时期的许多诗人像黄遵宪一样,关注着中日之间每一场战役的胜负,关心着国家的苦难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用诗记述甲午战争的所见所闻,抒写复杂纠结的情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