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释(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傅修延 参加讨论

    三、《孟姜女哭长城》——眼泪与抗争
    药物是白蛇传说的道具,翅膀是梁祝传说的标志,而孟姜女传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的眼泪。
    眼泪代表悲伤,悲伤源于苦难。其他传说中自然也有哭泣,但只有在孟姜女传说中,眼泪被置于如此突出的地位。这或许是因为孟姜女遭遇的苦难太过深重,别的女主人公皆有背景——织女为天孙,白素贞有法力,祝英台出生于大户人家,唯有孟姜女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女子。役夫之妻的社会身份决定了她的命运要比别人更为悲惨,送寒衣事件透露出她的孤苦无助,所以听到丈夫死讯后她除了痛哭之外别无他能。与其他传说相比,这个故事似乎更具悲剧意味——万喜良的死意味着一切希望都已破灭,因为男女主人公都是既无背景又无神通的普通人,他们生聚的可能性至此不复存在。孟姜女传说的正式名称为“孟姜女哭长城”,其他三个传说的标题都只有人物之名,唯独它多了一个代表主要事件的动词——“哭”。标题是高度浓缩的叙事,这个“哭”字凝聚了故事的精华,强调了它的主题是受苦受难。
    讲述孟姜女的苦难,也就是讲述中国古代所有“思妇”的苦难。徭役、战争与饥荒,使多少怨女旷夫处于天各一方的分离状态,可以与孟姜女传说“互文见义”的是历史上那些反映“所思在远道”的篇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如此写道: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代文学中这类作品为数不少,它们大多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称得上“怨而不怒”或“哀而不伤”。孟姜女传说与它们不同,女主人公对命运的安排不是逆来顺受地默默流泪,而是用痛彻心扉的啼哭发出抗议。孟姜女之哭最能体现民间文学的格调,草根民众的情绪反应不像上层阶级那样含蓄,他们没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当背负的苦难沉重到无法继续忍受时,他们会用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痛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