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释(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傅修延 参加讨论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翅膀与自由
    梁祝传说中也有变化,这变化不像白蛇那样由异类变成人,而是到最后由人变为异类——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蝴蝶最吸引人之处是其翅膀,没有翅膀就没有无拘无束的自由飞翔。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提出了困扰女主人公的身份问题:祝英台身为女性不能上学,被剥夺了像男性那样的受教育权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乔装打扮,穿上男性的衣衫之后,祝英台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意愿。但是接下来又有新问题产生,祝英台对同窗共读的梁山伯产生了感情,解决这个问题可不像女扮男装那样容易——没有父母之言与媒妁之命,旧时男女要实现自由结合难于上青天。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内,梁山伯一直处于不明真相的状态,等他明白过来已经是噬脐莫及。故事的最后场景是男女主人公一在坟外一在坟内,然而幽明之隔阻挡不了爱情的力量,一对有情人最后通过化蝶获得了比翼齐飞的自由。
    白蛇传说中引起变化的是药物,梁祝传说中反映变化的则为长出了翅膀。作为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地面物种,人类总是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天空中振翼翩飞的生灵,长有翅膀的鸟类与昆虫似乎享有比其他物种更多的活动自由。世界各民族的先民大多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转移,他们骨子里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其他物种的本领。《山海经·北山经》说“炎帝之少女”女娃死后变为精卫,这个神话故事说明我们祖先很早就萌发了凌空御风的想象。不过精卫展翅是为了“衔木石以堙东海”,梁祝化蝶却是为了坚贞不屈的爱情。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让人物插上翅膀“飞”抵爱情彼岸的故事,它们与梁祝传说之间的关系,就像人妖恋故事之于白蛇传说,也就是说它们乃是“顶托”这两个故事的“群众基础”。《孔雀东南飞》与《搜神记》“韩凭夫妇”故事的结尾几乎完全一样——男女主人公的坟头均出现连理枝与鸳鸯,但两者都未说明鸳鸯是由人物变化而来。李商隐的《咏青陵台》中人物终于长出翅膀——“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据此可认定化蝶结尾定型于汉唐之间。化蝶与化鸟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类。古代文学中但凡涉及“爱而不得所爱”的叙事,都倾向采用“在天愿为比翼鸟”之类的譬喻。今天的人们在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时,往往也会产生“愿依此日生双翼”的幻想冲动。
    故事需要美感,与其他三大传说一样,梁祝传说讲述的也是凄美的爱情。刘再复曾说从《诗经》到当代文学存在着一个不断重复的母题,这就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5]梁祝传说极其有力地证明了人是情感的动物,男女主人公的殉情显示出爱情的不可阻挡,故事的全部魅力来自这种“之死靡他”的坚贞与决绝。与梁祝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悲剧也是用年轻人的殉情来彰显精神的自由与爱情的永恒,它们的主题都可以用“爱的战胜”来概括。由于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多了一个化蝶的结尾,梁祝传说把真爱不朽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美好的事物不会真正死去,自由值得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死亡在爱情面前显得是那样无能为力。
    或许是出于这一原因,死后比翼齐飞被认为是极富中国神韵的叙事安排。西方人在向我们学习制瓷技术时,也把一个浪漫的东方爱情故事画上了他们的瓷器,这就是瓷绘界著名的柳树图案故事(willow pattern story)。瓷绘的作者大概通过某种途径听过梁祝传说并为之感动,于是产生了这个引发广泛效仿的创意。由于语言不同造成的阴差阳错,瓷绘上的细节与梁祝传说有所不同,尤其是男女主人公死后不是化蝶而是变为鸽子。但画面上那两对大得不成比例的翅膀完全不像是鸽子所有,这种夸张的处理说明传播过程中局部环节虽有错讹,但故事的精髓——翅膀代表的自由追求并未失落。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