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涉佛文体与佛教仪式——以像赞与疏文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浙江学刊》2014年3期 冯国栋 参加讨论

    四、像赞与疏文的仪式环境
    佛教仪轨众多,然而得以较多记录并成为系统者,当属禅宗与密教。因本文所涉文体与密教关系不大,故拟以宋元禅宗清规中所载仪式作为参照,来说明涉佛文体与佛教仪式的关系。“清规”是指中国禅宗管理寺院、禅众及法事仪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自唐代百丈怀海别立禅居,订立规范以来,禅林清规各代皆有述作。就存世之作而论,宋代则有:宗赜作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的《禅苑清规》、宗寿作于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的《入众日用》、作于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的《入众须知》、惟勉作于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的《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元代则有:泽山式咸作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的《禅林备用清规》、德辉于元顺帝至元二年至至元四年(1336-1338)所作《敕修百丈清规》。
    宋元禅宗清规中所载之仪式非常繁复,然括其体制,约有数类;一、教学仪式:包括上堂、小参、晚参、普说、讲经等;二、祝赞庆贺仪式,如祝圣、佛诞等;三、追荐纪念仪式,如佛涅槃、祖师忌辰等;四、葬亡仪式;五、迎请募劝仪式,如迎请主持、劝化等仪式;六、受戒入僧仪式;七、交往茶汤仪式。其中以教学、祝赞庆贺、追荐纪念、迎请募劝仪式与涉佛文体关系最为密切。
    (一)疏文及其仪式环境
    如上所述,释氏之疏可分为道场疏、劝请疏与募缘疏三类,而佛教的祝赞庆贺、葬亡、追荐皆需建立道场,故疏文在仪式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1.佛教教学仪式中的疏文
    宋元之后,禅宗主持初入寺院,例要开堂祝圣说法,而此种说法仪式颇为庄重,需朝官或地方官撰写请疏。南宋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言:“所谓开堂,从古有之。如辇下受请,系朝廷委官请,就某寺祝圣开堂,费用系官支。故州郡效此,或请就州衙,或请就城寺,或就本寺,皆官员自度疏。嚫钱等费,亦系官支。”(17)可知禅宗主持入院开堂,例由朝官或地方官撰疏度疏,诚意邀请。如黄庭坚《请法王航公开堂疏》:
    本邑住山人皆授如来记,居则枯木止水,晏坐十方;出则疾风震雷,惊动万物。不择喧寂,作大因缘。中夏所瞻,崧高维岳。心不可得,少林开第一之花;圣从西来,破灶见本有之性。从上诸祖,庄严此山;彼大法王,实掘都会。河润千里,惠林来福京师;鹤鸣九皋,天钵号称真子。恭惟天钵长老航公,悟有生鸩毒,乘出世舟航。吹布衲之毛,傍家行脚;刬法堂之草,选佛登科。而久闭尺壁之阴,退养众生之病。宝花玉座,共知不可覆藏;粪埽堆头,重为斩新拈出。(18)
    此处之“航公”,即为宋代云门宗僧人智航,《五灯会元》卷十六有传。智航为惠林若冲弟子,文中之“惠林来福京师”即指此而言。智航入院开堂,黄氏之疏,正为此而作。
    除开堂外,讲经说法,也需请疏,如晁补之《请觉老说〈金刚经〉疏》:
    六百卷义,总般若以题签;四大部中,以《金刚》为教髓。如是住,如是降伏,法固已传;若以色,若以音声,佛不可见。所以德山受具而精究,曹溪采薪而耸闻。盖达心则四句无余,故上根以一门超出。和尚离我我所,得玄玄机。故知筏喻本空,然欲济者,盈于涯涘;梦观不实,而卧鼾者,喧于床帷。况此小邦,魔强法弱。赖睹若士,云开日明;庶几兴行,从此绍续。昔达摩见梁武帝,则不立文字;而天女告舍利佛,以无离语言。师今对经,所说何法,我不取相,亦无是经。顾诸见闻,同一解脱,如病得汗,如鸟出笼。(19)
    2.祝赞庆贺仪式中的疏文
    祝赞庆贺仪式主要是指皇帝、皇后、太子生日以及佛诞日所举行祝延、庆贺仪式。圣节祝寿,宋元之后成为禅林中最重要之仪式之一,德辉《敕修百丈清规》将祝赞皇帝圣节、太子千秋节的“祝釐章”放在卷首,足见对此仪式之重视。祝延圣寿,例用疏文。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圣节启建满散”条、弌咸《禅林备用清规》“圣节升座讽经”及《敕修百丈清规》“圣节”条,皆记载圣节用疏文之事。据《敕修百丈清规》载:“维那先五日袖纸,带堂司行者诣书记寮……一拜,禀云:‘启建圣节,烦制疏语。’……书记制毕。具草,先呈住持。……维那用黄纸书疏,带行仆,捧盘袱、炉烛、香合,上方丈请住持佥疏。……住持就跪,知客跪进手炉,侍者跪进香合。维那白佛,宣疏毕。”(20)由此可知,建圣节道场先要书记制疏、维那书疏、住持佥疏,最后在正式的仪式中维那白佛、宣疏。可见疏文在圣节道场中的重要作用。如黄庭坚《祝圣寿功德疏》:
    伏以电影旋枢,瑞气昔蟠于穹壤;葵心向日,颂声播溢于华戎。躬诣宝坊,广延缁侣。致上方香积之馔,阅西竺贝多之文。罄竭愚衷,崇修法供。伏愿今皇帝陛下睿图巩固,宸算增隆。日月无私,焕天明于万国;椿松共茂,班宝鉴于千秋。臣无任瞻云望圣,激切依归之至。(21)
    黄氏之文正写出圣节之日,自己亲至寺院,广集僧众,上供阅经祝延圣寿之情形。
    弌咸《禅林备用清规》“如来降诞”条载如来降诞浴佛,也用疏文:“维那命书记制右语,佥疏,并与圣节同。……至日粥罢,住持升座……维那白佛,宣疏了,举浴佛偈,行道浴佛。”(22)其用疏文之法与圣节大略相同。
    3.追荐纪念仪式中的疏文
    追荐纪念仪式是指在国家忌辰、佛涅槃日、祖师忌日所举行的仪式。据弌咸《禅林备用清规》、德辉《敕修百丈清规》所载,祖师忌日主要包括达摩忌、百丈忌、开山历代祖师忌与嗣法师忌。开山历代祖师是指创立本山、本寺或于本山、本寺有功之祖师,而嗣法师则指当院主持之传法师。
    佛涅槃、达摩忌、百丈忌例用疏文,而开山历代祖师忌或用疏文,或不用,视情形而定,而嗣法师忌则不用疏文。《敕修百丈清规》“佛成道涅槃”条:“先期,堂司率众财送库司,营供养。请制疏、佥疏。……住持上堂……维那白佛云……宣疏毕。讽经回向。”“达摩忌”亦载:“先期,堂司率众财营供养,请制疏、佥疏(佛涅槃同)。……维那白云:‘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有去来。’宣疏,住持跪炉。”“百丈忌”则云:“先期,堂司率众财营供养。……当晚讽经,正日散忌,特为茶汤,拈香宣疏。”由此可知,佛涅槃、达摩忌、百丈忌皆用疏文,其程序大略相同。历代开山祖师的忌辰,或用疏文或不用,“开山忌及道行崇重,功被山门者,隔宿铺设法堂上礼仪(百丈忌同),或无疏。库司备供养。若历代忌不具疏,不献特为茶汤”(23)。
    《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载有百丈忌辰之疏文:
    一言为天下法,中矩中规;万世知师道尊,有纲有纪。以丛林礼乐之盛,见法筵龙象之多。华梵同文,富拟石渠天禄;经律相济,严如金科玉条。有布武堂上之仪,非绵蕞野外之礼。即此用,离此用,语脱重玄;出于机,入于机,理穷众妙。宜配禅祖以陪祀,盍遵讳日而营斋。伏愿帝释精进胜幢,制诸魔外;济北阴凉大树,荫满阎浮。(24)
    4.劝请募化仪式中的疏文
    迎请主持为寺院重要活动,其仪式也极为典重。寺院要派专使前往迎请,宗赜《禅苑清规》言专使前往,所携之疏包括“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25),官疏为政府之正式疏文,而院疏、僧官疏、长老疏、施主书、闲居官员疏则为私人劝请之文,疏文越多,则劝请之意越殷。
    据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迎请主持,须三度呈疏、拮疏、宣疏。首先专使至新主持所居之寺院,先会同知事、头首,同侍者见方丈,“烧香大展三拜,呈疏帖”。此为第一次私人会面,呈疏于新主持。受请之日,“于法堂上安排疏帖,鸣鼓集众。专使同侍者请住持出,升座说法。……然后拈疏帖……专使接,度与维那等人宣读了”。此为正请之日,开堂集众,于原来所居寺院僧众前新主持拈疏,寺中维那宣疏。而在新主持入院之后,升座,“令行者预安排香卓、香炉于法座前东畔准备。专使烧香行礼,住持熏疏帖,仍和会禅客问话。都寺预请维那、首座宣疏帖等人先读敕黄、省劄或府帖,山门疏、诸山疏,次第宣读”。“专使烧香,度敕黄,或省札及帖,次疏。住持拈罢,专使一一亲接,递与行者,度与宣读人”(26)。此为第三次使用疏文,即新主持入主新寺院,升堂,对新寺院中僧众熏疏、拈疏与宣疏。三次宣疏,足见疏文在请迎主持仪式中的重要定位。
    僧众出外募化,需持由寺院主持或其它重要人物撰写之募缘疏。《禅苑清规》“化主”条载,寺院因事劝化,先请一人为化主。化主出外劝化,主持、头首送行。而化主出外募化,“打迭书疏、茶汤、药饵”,其中“书疏”之中即有由名人檀越或寺院主持所撰之劝缘疏文。如居简《灵隐翻盖僧堂疏》:
    未除渗漏,可容一日安居;既已揭翻,岂怕七间闲却?倘有帡幪之托,遂无风雨之虞。行住坐卧在其中,裒君五福;造次颠沛必于是,还我三椽。(27)
    此则居简为灵隐建僧堂出外募化所写之疏文。
    (二)像赞及其仪式环境
    像、真、顶相皆为禅宗祖师之画像,此类画像在禅宗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佛祖忌辰之日,例要挂像。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祖师忌辰”条:“如作大祖师忌,预一日,于法堂铺设挂真,排办供养、玩具等如仪。……正日早,堂司行者报堂:具威仪讽经,真供养。”(28)说明在祖师忌辰之时,前一日要挂像,正日要在真前讽经供养。
    《敕修百丈清规》“达摩忌”:“先期堂司率众财营供养,请制疏、佥疏(佛涅槃同)。隔宿如法铺设法堂,座上挂真,中间严设祭筵、炉瓶、香几。……次日早住持上香礼拜。”“百丈忌”亦言:“隔宿如法铺设法堂,座上挂真。严设中间祭筵,上下间几案供具。”(29)由此可知,祖师忌辰之日,例于座上挂真。
    在忌辰正日,住持要为祖师拈香,并有法语,而此时因为是对真说法,或对像说法,故此时之拈香法语多为真像或像赞。如清行悦所集《列祖提纲录》卷六收有“达摩忌拈香法语”、“百丈忌拈香法语”、“开山忌拈香法语”,其文皆为像赞之类:如愚庵智及“初祖忌拈香”:
    对梁王廓然无圣,此地无金二两;坐少林九年面壁,俗人沽酒三升。无影树花敷五叶,无烟火焰续千灯。太平本是将军建,不许将军见太平。
    全室宗泐“百丈忌拈香”:
    竖拂挂拂,神出鬼没。并却咽喉,扪空揣骨。五百生来堕野狐,胡须赤对赤须胡。(30)
    此两赞皆是祖师忌辰之拈香法语,愚庵智及所赞为达摩,而全室宗泐所赞则为百丈怀海。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佛教仪式与涉佛文体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涉佛文体在一定的仪式需求下产生,也在一定的仪式中实现其意义与价值。如佛教疏文,道场疏为祝赞庆贺仪式或追荐纪念仪式所写,并在仪式中被宣读。而劝请疏则用于开堂、讲法、迎请住持,募缘疏则用于向施主檀越募缘。而像赞则和画像相配合用于佛祖忌辰。正因为涉佛文体是与一定仪式相关的,是在一定仪式中起作用的,因此,“涉佛文体”常常不是描述的,而是述行的;不是指向内部的,而是指向外部的;不是表现状态的,而是产生行为的。因此,涉佛文体常常不仅具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而且具有言后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