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流行这样的观念:“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⑦富贵之人特别是帝王贪恋权势,骄奢淫逸,对他们来说成仙比登天还难;而普通信众由于没有或较少贪欲和奢望,有利于恬和淡泊,澄静玄默,反倒比较容易得道成仙。最后两句“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观念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议论和感叹,有力地表现出对于人间帝王一边醉心皇权,一边幻想成仙的愚蠢行为的极度蔑视和嘲讽,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于学道修仙的信心和虔诚。 第七首主要写了两个内容:前八句写对于时间飞驶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焦虑: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注和对死亡的恐惧。后六句写诗人思想的重要变化:经过反复探索和失败,诗人终于认识到摆脱生命悲剧的希望不在人间而在神仙世界,因为那里的“园丘有奇草,钟山出灵液。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足以使人从悲剧性的命运中解脱出来。在诗人的认识发生重要变化的基础上,诗人“长揖当塗人,去来山林客”,决心告别仕途,走学道修仙之路到神仙世界去。⑧ 以上第二部分的四首诗,其中第四、第五和第七这三首诗直接抒写学道修仙的原因和对于摆脱生命悲剧的探索,但在它们中间却插入了抒写历史往事的第六首诗;表面看来第六首仿佛多余之笔,实际并非如此,此诗与其他三首之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包括第八(“旸谷吐灵曜”)、第九(“采药游名山”)两首诗,主要写修德悟道和进一步方术修炼,是诗人学道修仙实际践行的继续阶段。 第八首集中写修德悟道。所谓修德就是“希贤励德”,从道德精神上进行修炼,“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⑨。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所谓悟道就是探究和参悟道的真谛,以便按照道的精神修炼和处世,摆脱世俗罗网的束缚,实现精神超越和心灵自由,最终使自己复归于道。道教认为,学道修仙不单单要学那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术修炼的要领和技巧,更要修德悟道,以激发内在的自我超越并转向神圣的境界。就是说,方术修炼与修德悟道必须二者兼顾才有可能具备成仙的条件。诗人正是根据这样的认识和要求,既做方术修炼(如第三、九首所写),又坚持把修德悟道作为学道修仙的重要内容予以实际践行。 在写修德悟道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刻画其心理的变化:如“悠然心永怀”四句描述诗人心存高远、超然物外的悠然自得心理以及获得心灵自由之后超脱凡俗一往无前的神态等。 第九首写在初步方术修炼(第三首所写)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方术修炼:采药服食、行气、服炼津液等功法修炼及其所引起的飘飘欲仙的神奇效果:在存想幻视中诗人与神灵融为一体,随风驾龙,乘雷逐电,向神仙世界飞奔。⑩ 第三首和第九首都写了方术修炼和从神仙世界对人间的审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无一例外地反映着诗人学道修炼的不断加深和进步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对于人间凡俗越来越鄙弃和疏离,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11) 第四部分:包括一首诗,即第十首(“璇台冠崑岭”),写长期学道修仙的最后结局:实现了宗教理想,修炼成仙,到神仙世界永享自由快乐。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个内容:一是开头六句所写的成仙的地点和环境,即位于西海之滨与招摇山相毗邻的美丽而神奇的昆岭,这是成仙赴神仙世界的必经之地。二是成仙的仪式,即“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振发晞翠霞,解褐被绛绡”。其中“寻仙”二句是说通过“万余日”的修炼终于得到神仙王子乔的接引和点化,表示其虔诚信仰和修炼功夫获得了神仙的认可,愿意接引他到神仙世界。(12)后两句以道教仪式中摘下旧帽,戴上仙冠;脱去褐衣,换上仙服的习惯做法来代指成仙。(13)三是最后四句“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永偕帝乡侣,千岁共逍遥!”写成仙以后,到神仙世界与神仙同游,永享自由快乐。这四句描写赴神仙世界所用的车马舆服和所到的具体地点,像前面描写崑岭美丽而神奇的景象一样,完全符合教道有关赴神仙世界的具体节仪规定,并有其充分的文献根据。(14) 以上是《游仙诗》学道修仙历程“自叙”四部分的主要内容,简言之即: 第一部分(第二、三首),学道修仙实际践行的初始阶段:山林隐逸和初步方术修炼; 第二部分(第四至七首),学道修仙的原因和通过探索选择了学道修仙的人生之路; 第三部分(第八、九首),学道修仙实际践行的继续阶段:修德悟道和继续方术修炼; 第四部分(第十首),修炼成仙,到神仙世界永享自由快乐。 如果将这四部分按内容性质进行归类,那么,第一、第三和第四这三部分,即学道修仙实际践行的初始阶段、继续阶段和最后修炼成仙,显然都属于学道修仙的实际践行,而第二部分即生命悲剧所引起的焦虑和痛苦以及为了摆脱悲剧性命运通过探索而选择了学道修仙的人生之路,显然属于另一方面的内容,即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 如此看来,那种认为《游仙诗》的内容头绪繁多、无法理清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它不过是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即第二部分);一是学道修仙的践行经历及其结果(即第一、三和四部分)。全诗内容集中明了,段落分明,脉络清晰。如果说与一般的写法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只有这样一点:《游仙诗》内容的四部分并没有完全按照先原因、后结果,先思想认识、后实际践行的一般顺序安排,而是把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部分放在了实际践行的过程当中,即在学道修仙的初始阶段与继续阶段之间。当然,如此安排内容自有其原因,这涉及《游仙诗》的结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