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日本学者如何探析阳明学的流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中国青年网 林颐 参加讨论


    
    日本学者如何探析阳明学的流变——读《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文/林颐
    王守仁号阳明,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或“阳明心学”。阳明学的巨大影响不囿于我国,流溢于国际。东瀛思想家、哲学家冈田武彦便是权威代表。
    冈田的经典作品《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是阳明学的扛鼎之作。该书体系非常清晰。上承朱子,阐明阳明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吸收;下接心学各流派分支,辨析其异同,兼及讨论其他儒家学派的思想,以及儒家与佛教、道教思想的微妙交错。大约成稿于20世纪50年代,此次重版是在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吴光译本的基础之上,再经由冈田先生的高足、国内阳明学研究大家钱明校译,深得原著精髓,译笔典雅流畅。
    冈田以“明代精神文化的嬗变”入手。历史是绵延变化的,要理解明代的变化与思想,就要先理解宋代的精神文化。比较宋明两代精神文化的差异,冈田强调,“两代文化的承载者的阶层不同”。宋代的精神文化是适应官僚知识阶级的情趣的,而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的情趣的。故此,宋代的精神文化是理性的,充满精深严肃的风气,坚持纯粹性和客观性,这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的生长背景;然而有明一代的世俗化倾向与宋代思想背离,明人渴求在自然性情中追求充满生机的生命,更关注个体的地位和内在体验,这就是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学兴起的背景。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但这个理论的奠基人是陆九渊,且经过明代学者陈献章的发挥。冈田还将其上溯到孟子,使得学术体系的形成过程更加完善,他还重点剖析了“朱陆同异论”。“朱陆之争”看起来是由“为学之方”即修养方法上的分歧引起的,但实际上却涉及对“穷理尽性”这一理学主题的不同理解。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因而须“格物”以“穷理”;陆九渊则认为朱熹是将心与理分割开来,他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张“心即理”,故毋须在“心”外去“格物”以“致知”,只要直指本心,就可穷理尽性。
    很多人都听过王守仁格竹子大病一场的故事。这个颇具戏剧性的行为寓意了王守仁对朱熹理学失望后的放弃。与此相对应的,《传习录》中记载了一则弟子笔记,称王守仁面对花树之时顿悟“心外无物”,这其实是说明他接受了陆九渊的宇宙观,认为主体与客体是合一的。“龙场悟道”的故事流传很广。当然,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冈田的这部著作中并未出现任何这类传奇,而是专注于文本的深入研究。
    从王阳明思想发展的逻辑来看,其心学体系由三个依次提出、相互联系的命题构成,这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如果说前两者是其体系的思想基础和立言宗旨,那么“致良知”就是贯穿其全部学说的中心观念。这也是我国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观点。冯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记载了王阳明捉贼放贼的一则笔记,其用意就是说明心学对禅宗顿悟法的吸收,王阳明认为,人人都可成圣,他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良知付诸实践。这个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曾国藩、蒋介石等都以此立身并训导下属,教育家陶行知也因此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从冈田本人来说,他原本学习西方哲学,因为对西哲的空谈感到厌倦方才转向阳明学,他所代表的日本九州学派正是以践行态闻名、倡导哲学走入现实的流派。
    阳明心学一出,“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明史·儒林传序》)然其门徒阐述其说,各不相同,于是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据阳明弟子《王龙溪全集》记载,当时就已有归寂、修证、已发、现成、体用、终始六种良知说,冈田进一步归纳为以王龙溪、王艮为中心的良知现成派(左派),以聂双江、罗念庵为中心的良知归寂派(右派),以及邹东廓、欧阳德为中心的良知修证派(正统派)三派。我们国内的习惯分法,则以钱德洪、王龙溪为浙中派,以邹东廓、欧阳德、罗念庵为江右派、以王艮为泰州派。我国古代常以师徒门生、乡荫故旧而成学俗,因此常见地域划分法,而冈田的分类显然更注重理论本身的沟通。
    这些流派观点大见歧义。现成派强调“当下现成”,视工夫为主体之障碍而加以抛弃,并直接把吾心的自然流行当做本体与性命,这一派后来因过于任情纵性而引致明末之颓废而饱受诟病;归寂派倾向于理学初期周敦颐的“主静”和“主寂”说,是受到佛教禅宗思想影响最深的一派;修证派强调要善于体认“本体即工夫,工夫即本体”的精神实质,在哲学思想上有接近宋代理学的倾向,因而不适合时代发展而式微。这三派学说显然是要“打擂台唱对台戏”的,其中现成派占了上风。冈田首先笼统介绍了三派的主要观点,接着又分各章节详细解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最后又重新总结论述。如何细缕分析,这是冈田最下工夫的研究重点,也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从面到点、又从点到面的写作方法,非常符合普通读者的认知需求,既有全面的直观的比较,又可以进一步细致地、深入地了解具体内容。这是冈田先生一向致力的普及之功。
    阳明后学最重要的人物是李贽。李贽在本书中归类为现成派,即左派。《万历十五年》有其人评传,思想激进、言谈放诞,若将黄仁宇的感性叙事和冈田的理性剖析合并阅读,亦是读书的一大乐趣。李贽在王阳明“良知”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又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本质是对“良知”的继承和发展。李贽把王阳明以“良知”为是非准则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反对“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是非“无定质”、“无定论”的相对主义真理论。他批评儒学和理学,“鼓倡狂禅,学者靡然从风”,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和儒家经典,具有冲击偶像、冲击传统名教的意义。李贽是阳明学的异端,也是时代的异端。
    阳明后学各派的内讧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阳明学的发展动力,同时又促进了学派的革新和创见。这说明,阳明学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瓦解着自身。而从阳明学整体流脉来看,它的产生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瓦解。历史向来就是在这样的瓦解与重构之中默然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