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卫家坡 据通天二郎的身世传说,几个重点村落与神灵的关系已得到明确分配,可区别为内亲、外亲与社会关系。内亲即卫家坡杨氏后裔群体,该村杨姓达90%,均自认为与通天二郎有亲缘关系,其中杨才兴等四户被公认为直系裔孙[17],其他杨姓则是较远的旁系。因此,卫家坡毫无疑义地成为亲缘关系圈的核心。外亲主要包括作为姥姥/姑姑家后代的右石村,以及借冥婚构筑姻亲关系的张寨。社会关系则指血缘之外的联系,像通天二郎被娥皇女英收为义子、与当地其他神灵结拜兄弟等,是亲属形式中最外沿、最具比喻性的关系,笔者以之为拟亲属化的社会关系。至于还有些异文说他与娥皇女英是师徒或主仆,就是更纯粹的社会关系了。 根据上述印象,我们将这些村落按与神灵由亲至疏的关系排序,顺序依次为:卫家坡——右石——张寨——娥皇女英信仰圈诸村。笔者最初以为,这一身份序列应是首次分配信仰资源的依据,或更直白地说,与神灵关系最密切的村落似乎理应占据最多信仰资源,各村落/人群对资源的享有度应按此顺序依次递减。 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不时感受到,尽管亲属身份是非常外化的、明确的符号,对信仰起到坚定的支撑和固化作用,但实际的信仰推动力却非常有限。这个限度有多大?卫家坡和张寨的资源分配情况或可说明。 作为通天二郎故乡的卫家坡,一直未现神迹,也没有大型信仰活动,村中仅有一观音庙、一三教庙。此种局面持续至1982年,裔孙杨才兴终于创建一座小庙,形制极为简朴。卫家坡有多位直系后代在世,本可大兴崇祀,因为就连亲戚家右石村、外乡南沟村都于民国时期就有庙宇,为何故乡却迟迟无此举动呢?笔者非常诧异,在村中询问多人,皆曰:“因为他(通天二郎)在人家那显灵得早,在我们村这一直没显灵啊。”这就从反面印证了灵验原则的第一有效性,尽管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神,但他既然不在本地制造灵验事件,信仰理由就不够充分。 八十年代通天二郎才首次在卫家坡显灵。据杨才兴介绍,约1980年时,其妻吴红红患了严重的妇科病,长期卧床,出血两大盆。杨才兴就在家对空烧香,请求祖父通天二郎显灵救治孙媳,并许愿说,妻子若得好转,便为祖父建一座“客厅”。不久吴红红果然病愈,本应履约,但其时风气未开,不敢妄动。1982年,杨才兴觉得风声松动了,夫妻俩便在自家房后山坡上为祖父建起一座“客厅”。殿仅一间,起初只奉祀灵牌,直至1997年才攒够钱扩建并塑像。 卫家坡庙宇建置滞后也有早期民俗精英匮乏之故。杨才兴一家除了建庙行动之外,在推广信仰方面的能力极为有限:他们的经济状况不佳,人际网络也不发达,并与村干部不睦。尽管他家是神灵的直系后代,却无公共话语权。而几位裔孙之间兄弟阋墙,难以合作,亦是村中人所共知的事实。 4、张寨 在张寨以及娥皇女英信仰圈中,各群体对信仰资源并非都如前几例持积极姿态,也有因通天二郎信仰主动攀附而予以接纳的。 传说为通天二郎丈人家、紧邻卫家坡的张寨,至今仍无通天二郎庙。杨才兴一家是最早扩散冥婚传说的源头。据杨才兴、吴红红夫妇称,通天二郎曾托梦给吴红红说:当年坠亡之后,其家人曾为之与张寨的马氏小姐举行冥婚,但由于招魂的红公鸡半路跑掉了,马小姐的灵魂没能就位,因此希望他们重新举行冥婚仪式来招魂。马小姐还曾亲自现身,告诉其名为马秀英,因生“痨骨挫”(音)病夭。1982年,杨才兴一家按通天二郎神谕指示的线索联络上张寨的马家,郑重地操办了一场冥婚仪式。由于他家的神裔身份,卫家坡人都认可这一说法,成为通天二郎夫人身份诸说中最流行的一种,在附近村落也有较大影响。 此后,张寨村民将小型的通天二郎牌位供献在该村三教庙的西面角落里。作为娘家人,张寨村民称她“姑姑”,其他村落则要唤“娘娘”[18];但张寨在资源建设方面却迟迟没有进一步发展。据该村的马子、现居三交河村的邱七常说: 原当先我们在那传口【指马子们通神传话】说建个庙,当时张寨的经济不行,这个事就搁下了。当时张寨的村长有心想建个庙庭,供什么神好呢,马子都上马,你说这个,他说那个,都想提马【指通神传话】,达不成一致,我就在场哩。[19] 多位马子的意见不一致,背后依然是灵验性的缺失。 民俗精英呢?笔者目前还未在张寨发现特别突出的人物,而原本与通天二郎关系最密切的马氏家族,尽管被意外地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神裔身份,但这一家人原本就不太热衷于信仰事务,起初拒绝承认,勉强接受后[20]不久却又“随了教”(信基督教),拒绝烧香磕头,与卫家坡的“亲家”也断了来往,更不可能热心该村的庙宇建设了。 张寨村干部也想利用新获得的神裔身份拓展信仰,致力于村落的整体建设,然而灵验事件、民俗精英都缺失,亲缘关系不够坚定,资金保障又不足,其吸纳并转化外来信仰的各方面条件均未成熟,故而难以成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