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石 首先来看右石村。传说这里为通天二郎的姥姥家或姑姑家,只能算是外亲。然而该村却是传说中通天二郎坠亡和首次显灵的地点[⑩],有被公认为当地最早创建的通天二郎庙,村民皆可为我指示他当年坠亡的柳木方位。 这座通天二郎庙位于传说中他坠亡的柳林坡上,殿仅一间,形制朴素,内塑通天二郎神像,两侧壁上绘有自出生至成神系列情节的壁画。当地现存关于该信仰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庙前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碑,这也是唯一一部保留了该信仰发生信息的文献。但此碑曾长年仆地,遭人践踏,下半部分几已漫漶湮灭,无法辨识,殊为可惜,且《洪洞金石录》、《三晋石刻大全》[11]等权威资料集均未见收。兹将能见者迻录如下: 流芳百世 有功则旌,有德则彰,褒扬之义也。不旌不彰,何以昭神明而垂千秋乎。我 通天二郎系卫家坡人氏,于清光绪年间,年方十余,攀柳成神,威名大著。四方人民求雨则降,求医则治,则其灵应之异也。而功德之莫□于民国□年□□□□□□之未葬,尚停柩于中堂。或藉巫以传说,或托梦于□乡。(阙文)之效(阙文)二十余缗,公推执事,延请僧道两夥并□□□通天神圣之□庙堂□此地(阙文)可旌可彰也。惜乎当时未及勒石,(阙文)德于将来又从而歌曰:娄山苍苍(阙文) 发引募化暨执事 石匠 魏王玺 □校教员崔学诚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菊月 重阳日榖旦立 碑中关于这一成神过程的信息特别丰富,叙其身世传说与成神经历:“通天二郎系卫家坡人氏,于清光绪年间,年方十余,攀柳成神,威名大著”;成神后的主要职能是:“四方人民求雨则降,求医则治”;但也有些阙文难解:“而功德之莫□于民国□年……延请僧道两夥并□□□”一段文字,似乎是在描述灵验事件现场,藉巫传说、托梦是神灵要求供奉时传递愿望的常见方式,而公推执事、延请僧道,则可能是以法事安抚亡灵,或是庙宇落成前后的祭祀仪式。“通天神圣之□庙堂□此地(阙文)可旌可彰也”似乎是追溯为之建庙的动因。总之,此碑大概记录了通天二郎显灵要求供奉,村民即筹资创建首座庙宇的过程[12],这也与当地口头流传的通行说法相符。 而将阙文部分求诸传说,村民大多答不上,热心人帮我找来该村公认最权威的通天二郎马子罗金柴(男,63岁,文化程度高中毕业),目前只有他能解释。他称自己曾在碑文磨灭之前就摘抄过,抄本现录于他亲手编印的宣传通天二郎信仰的小册子《正道劝善》第10页,文曰(明显讹误已由笔者更正): 有功则旌,有德则彰,褒扬之义也。不旌不彰,何以昭神明而千秋乎。我通天二郎系卫家坡人氏,于光绪年间年方十余攀柳成神,威名大著,四方人民求雨则降,求医则治,则其灵应之异常,而功德之莫比于国利民之楷模,求葬尚停柩于中堂,或藉巫以传说,或托灵应之异常,于国生晖,于民康乐。 歌曰: 娄山苍苍,汾水洋洋, 凯歌神洲,名扬千秋。 于民国二十三年菊月重阳日榖旦立 供稿 李学温 崔学成 代笔人 郝文彬 主事人 罗家旺 韩海腾等人 他的抄本与原碑差异甚大,只能当作马子的言说看待。据他本人称,碑文内容曾听父辈口头阐释过,大意是:光绪三年,通天二郎从树上掉下摔死,右石村民就用一个柳枝编的容器把尸首送回卫家坡。就在其家人为之停灵而未下葬时,右石村这边就有马子出口唱了神歌:“娄山苍苍,汾水洋洋,凯歌神洲,名扬千秋……”即碑文所镌残歌。 他还告诉我碑文未详的马子信息:出口的马子是该村洪亲善、罗喜德二人,唱神歌以洪亲善为主,出口地点就在坠亡柳树附近;并称,此歌六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唱,歌词无甚重要含义,主要在于神性的展现,因唱歌是马子通神的表现之一。罗金柴认为:“这歌就是二郎唱出来的,就是人家说的话。当时他才十二岁,唱了这歌,人就知道他成了神了。他没上过学怎么会这个?”[13] 作为信仰空间的庙宇落成,标志着该信仰的正式确立——人们并不将此事看作偶发性的异常事件,而是着手准备采取长期持续的信仰行动,并为此投资。尽管碑文和罗金柴对此一过程的阐释略有参差,但两者提供的所有信息均指向灵验事件。在此,灵验原则是第一位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灵验事件的推动者——马子。地方性神灵的建构是许多因素综合运作的过程[14],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在特殊情境下代神立言的马子。 在当地人演述的通天二郎身世传说文本中,尽管细节有出入,但初次显灵都是由马子完成确认的;马子出口宣告新神灵诞生的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他们是诱导信仰发生的关键人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马子具有向人们传递神界消息的职能,这对于当地人是熟知的常识。此后,传说中的各项情节单元,也大多由马子首先进行选择或创造性倡言;正因马子的叙说、宣传,才会使集体心理保持合拍,从而落实建庙、塑像等行为,完成从观念到实践的关键步骤,最后在地方民众心里真正确立通天二郎的神灵品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