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史诗范畴与南方史诗的非典型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 吴晓东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史诗”作为一个词,与其他词汇一样,具有其范畴,在这个范畴中,也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典型成员是范畴中最早获得意义的来源,是人们首先认知到的,具体到“史诗”,便是最早被人认知的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英雄史诗。“史诗”一词并非由中国学者直接翻译自希腊文或英文,而是转借自日本。中国学者从字面意义出发,淡化了其故事性而强调了它的历史性。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以创世史诗见长,“创世史诗”,以及其近似词“神话史诗”、“原始性史诗”,当是针对英雄史诗而出现的术语,这源于学者认为英雄史诗是非神话的(或者神话内容相对较少的),是非原始性的。这些术语具有一定的非典型性。“史诗”成员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会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影响力的大小有关。
    关 键 词:史诗;创世;迁徙;原始性
    作者简介:吴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史诗,作为文学中的一种文类,它是由诸多具体的文本构成的,一说到史诗,人们的头脑中可能会浮想想起《伊利亚特》、《奥德赛》、《格萨尔》等等一些具体的文本。这些具体的文本共同构成了“史诗”这个概念。可是,一旦要给史诗下个定义,情况马上就复杂起来了,各人给出的定义会有所差异。另外,当我们拿出一个从民间新搜集来的文本,要判断它是否属于史诗,有时会感到难以判断。这与人类借助语言为中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有关。
    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杂乱的,但大脑对事物的认知不能是杂乱的,换言之,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身没有分类,而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时候,是采取分类的方式来进行的,认知语言学称之为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化得到的结果需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达,成为一个概念。比如树、动物、鸟、椅子等等。史诗作为一个概念,与动物、鸟等概念一样,具有词汇的一般特性。
    一个概念就是一个范畴,范畴包括诸多的成员,就像“鸟”这个概念是由麻雀、老鹰、鸽子等等成员组成的范畴形成的。这些成员的地位不一样,具有典型(中心)与非典型(边缘)之分。典型成员是这一范畴最早获得意义的来源,是人们首先认知到的,典型成员在认知语言学中也被称之为原型。人们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属于这一范畴,都是以原型(典型成员)为参照标准。在一般人看来,概念是明确的,范畴的界限是明确的,其实不然。依然以鸟为例,燕子、鸽子、乌鸦、喜鹊、麻雀等等,都没问题,但蝙蝠算不算鸟?蜻蜓算不算鸟?蝴蝶呢?对于这些问题,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人们,答案并不是一致的。关于蝙蝠,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即禽类与兽类打仗,蝙蝠看到禽类快要赢了的时候,就跑到兽类一边去,说它是兽类。过一会儿,禽类看似要赢了,它又跑到禽类这边来,说自己是禽类。结果,两边都不认它了。撇开这个故事的教化意义,这个故事其实也反映了人类对蝙蝠归属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范畴的边缘不是明确的而是模糊的。概念(范畴)边缘的模糊性有两种,以上这种在英文中用fuzziness表示,另一种模糊性是事物本身界限的模糊,比如热、冷、高、矮、脚等等。人们很难找到热与冷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热与冷的边界是相对的,变动的。认知语言学中用vagueness来表示这种模糊。“史诗”之范畴其实集中了两种模糊性于一身,不仅有的个体文本我们难以判断其是否可以归为史诗,“史”这个词本身也具有边缘模糊性,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始称为史,这是难以拿捏的,这也是神话与历史纠缠不清的原因之一。
    那么,史诗作为一个概念,它的典型成员是什么,边缘模糊性如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