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20世纪以来僧诗文献研究综述(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3年5期 李舜臣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李国玲《宋僧著述考》,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按:此统计包括拈古、偈颂的单行本,未含诗学著作。九僧诗,宋人已都为一集,故仅算作一种。
    ②冼玉清《广东释道著述考》,见《冼玉清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86—668页。
    ③正勉、性J2Y102.jpg《古今禅藻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④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校点《魏叔子文集》外编卷一○《赠顿修上人序》,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09页。
    ⑤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九《古今禅藻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4页。
    ⑥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卷二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0页。
    ⑦屈大均《髻人说》,见屈大均撰、欧初点校《屈大均全集》第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1页。
    ⑧孙昌武《佛教与唐代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6页。
    ⑨高华平《唐代的诗僧与僧诗》,《闽南佛学》2007年第5期。
    ⑩项楚《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44页。
    (11)彭定球等《全唐诗》“凡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页。
    (12)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前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页。
    (13)释吉藏《百论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二,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年版,第238页。
    (14)沈玉成、印继梁《中国历代僧诗总集·晋唐五代卷》“凡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15)释支遁《支道林集》一卷,《续修四库全书》第1304册据南京图书馆藏明末吴家雕刻本影印。按,此本有文无诗,系明人皇甫涍辑,非《隋志》所著录“晋沙门《支遁集》八卷”。
    (16)冯惟讷《古诗纪》,《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9—138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59年版。按,该书初印于1916年,其“绪言”提出了七条改正的事项。
    (18)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凡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页。
    (19)参见刘跃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陈尚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再检讨》(《人文中国》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0)傅璇琮主编《全宋诗》“凡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21)(27)许红霞《〈全宋诗〉所收僧诗致误原因探析》,《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4期。
    (22)此数据参见杨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3)杨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4)艾若《〈中国历代僧诗全集〉缘起》,见沈玉成、印继梁《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晋唐五代卷》,第9—10页。
    (25)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6)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28)陈新、张如安、叶石健、吴宗海《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29)金程宇《宋代禅僧诗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收获——读〈宋代禅僧诗辑考〉》,《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1期。
    (30)陈小法、江静《径山文化与中日交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张如安、傅璇琮《日藏稀见汉籍〈中兴禅林风月集〉及其文献价值》,《文献》2006年第4期。
    (31)张如安、傅璇琮《日藏稀见汉籍〈中兴禅林风月集〉及其文献价值》。
    (32)许红霞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全宋诗〉所收僧诗致误原因探析》、《在日本所见到的一部宋僧诗文集——〈物初剩语〉》(日本大学中国学会《中国语中国文化》第2号,2002年),等等。
    (33)云南省图书馆所编《云南历代僧人著述考略》,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34)李彦辉撰、李德山指导《东晋南朝隋唐诗僧丛考》,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35)李舜臣撰、陈文新指导《元代诗僧研究丛稿》“附录一”,武汉大学2009年博士后出站报告。
    (36)崔建英辑,贾卫民、李晓亚整理《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3—331页。
    (37)江庆柏《清代僧诗别集的典藏及检索》,《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其著录清代诗僧别集见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张锡厚《敦煌写本王梵志诗考辨》,见《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8页。
    (39)项楚《王梵志诗校注(增订本)》“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又见其《王梵志诗论》(《文史》第31辑,中华书局1988年)。
    (40)本节关于寒山诗集版本的研究,参看了王早娟《寒山子研究综述》(见释妙峰主编《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卷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0—1072页。
    (42)陈耀东《寒山子诗集版本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43)贾晋华《传世〈寒山诗集〉中禅诗作者考辨》,《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3月。
    (44)张德中《试论美国的“寒山热”》,《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第1期。区J2Y101.jpg、胡安江《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胡安江《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清华大学2011年版。张石《寒山与日本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5)田道英《〈禅月集〉结集及其版本流传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贯休的诗集〈西岳集〉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46)主要有《北磵居简著作的编纂流传及与日本禅僧的密切关系》(2007年北京大学“禅文化与和谐世界”研讨会论文)、《日藏宋僧诗集〈一帆风〉相关问题之我见》(《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3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等,近来结集为《珍本宋集五种——日藏宋僧诗文集整理研究(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7)杨铸《和刻本稀见中国元代僧人诗集叙录》,《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曹汛《剩和尚和〈金塔铃〉诗集考述》,《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1期。
    (49)李福标《岭南诗僧别集〈瞎堂诗集〉及其流传经过》(《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1期)、《天然老人〈梅雪诗〉单刻本的文献价值》(《文献》2007年第1期)。
    (50)陈斐《〈唐僧弘秀集〉版本考》,《南都学刊》2010年第1期。张倩、刘锋焘《李龏〈唐僧弘秀集〉版本源流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51)本节有关王梵志诗的评述,参看了齐文榜《百年爬梳百年开掘:〈王梵志诗集〉散佚整理与辑集研究回眸》(《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王梵志诗集叙录》(《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等文。
    (52)刘复《敦煌掇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25年刻本。
    (53)郑振铎校辑《王梵志诗》,《世界文库》第五册,生活书店1936年版。
    (54)赵和平、邓文宽《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分载于《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第6期。
    (55)周一良《王梵志诗的几条补注》,《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56)从1981年到1988年间,周一良、项楚、吕明林、蒋绍愚、袁宾、刘瑞明、黄征等发表了近二十余篇相关文章。郭在贻将诸家商榷意见汇集成《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编《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长文。
    (57)潘重规《简论〈王梵志诗校辑〉》,《中央日报·文艺评论(21期)》,1984年8月16日。
    (58)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按,该书稿于1987年6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4辑)全文刊发。
    (59)引自张子开《〈项楚论敦煌学〉序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60)从1991年到1995年间,刘瑞明、蒋冀骋、张涌泉、黄征、郭在贻、朱迥远、平新谊、张生汉等陆续发表了十余篇商榷之文。
    (61)另有郭鹏《寒山诗注释》(长春出版社1995年版)、宋先伟《寒山拾得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虽注极简,但为推广寒山诗的影响,起到一定的作用。
    (62)宋释惠洪著,廓门贯彻注,张伯伟、郭醒、童岭、卞东波点校《注石门文字禅》,中华书局2012年版。
    (63)李东阳《麓堂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376页。
    (64)朱凤玉《饶宗颐先生与敦煌文学研究》,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8卷,2005年版。
    (65)林仁昱《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台湾中正大学中文所2001年博士论文,后收入《法藏文库》第89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4年出版。
    (66)纽约Hobart and William Smith学院黄启江教授多次至日本,对日藏南宋僧人别集进行了系统清理,断言“根据笔者对南宋文学僧所作之初步研究,孝宗朝至南宋末约有四五十位以上之文学僧,至少留下了四五十种诗集、文集或者诗文集”(《一味禅与江湖诗:南宋文学僧与禅文化的蜕变》,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页)。
    (67)张石《寒山与日本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7—60页。
    (68)陈捷《日本入宋僧南浦绍明与宋僧诗集〈一帆风〉》,《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9)参见郑阿财《二十世纪敦煌学的回顾与展望(法国篇)》(《汉学研究通讯》第20卷第3期,2001年)。
    (70)据笔者统计,新世纪以来仅大陆地区以诗僧、僧诗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共有五十余篇。诗僧研究已然成为大陆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71)例如,项楚就指出《敦煌歌辞总编》中所涉佛教歌辞,因撰者“不知佛教典故”、“不通佛教义理”、“不明佛教观念”、“不谙佛教用语”等,而造成了大量校对、释注的疏误。见项楚《〈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项楚论敦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