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元杂剧《桃花女》的女权意识初探(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3年4期 康保成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康保成、黄仕忠、董上德:《戏曲研究:徜徉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
    ②例如翁敏华的《论〈桃花女〉杂剧及其蕴含的“桃木辟邪”意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陈建华的《谈元杂剧〈桃花女〉的习俗研究价值》(《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刘艺的《元代后期南方道教图景的真实展现》(《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谭晓娟的《〈桃花女〉中的古俗》(《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庞倩华的《从元杂剧〈桃花女〉看元代婚俗》(《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等。
    ③最早将元杂剧《桃花女》与婚俗联系在一起的是《曲海总目提要》,该书为清无名氏撰,近代董康辑。此后,黄石的《桃花女的传说与民间的婚俗》(《妇女杂志》16卷7期,1930年7月),黄华节的《撒帐》(《东方杂志》30卷13号,1933年7月),杨江松的《中国婚俗之民俗学的研究》(《东方杂志》31卷11号,1934年6月)等,也都论述到《桃花女》与婚俗的关系。
    ④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五卷,第2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下文叙述《桃花女》情节及曲词,均据这一版本,不再一一出注。
    ⑤隋树森编,《全元散曲》,第1426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⑥(43)吴承恩:《西游记》,第481页,第3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⑦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38页,影印尚友堂崇祯五年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⑧焦循:《剧说》,俞为民等,《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三集,第157页,黄山书社2009年版。
    ⑨无名氏:《桃花女阴阳斗传》,《明清神话小说选》,张颖、陈速点校,第217—30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⑩郭精锐等,《车王府曲本提要》,第110—11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俞樾:《春在堂诗编》,《春在堂全书》第五册影印清光绪刊本,第305页,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12)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第399—400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13)参见林锋雄《台湾悬丝傀儡戏〈桃花女〉探研——兼论桃花女故事的流传和演变》,台北《汉学研究》第8卷第1期。
    (14)叶士宽:《沁州志》,第276—277页,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第39册,影印乾隆刊本。
    (15)详参桃花村村民杨修国讲述的《周公与桃花女》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第181—186页,中国 ISBN中心2003年版。
    (16)清无名氏撰、近代董康辑《曲海总目提要》,《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157页。
    (1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5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不过,恩格斯采用“母权制”这一名称只是权宜之计,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了简便起见,我仍然保存了这一名称(即“母权制”,笔者注);不过它是不大恰当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是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的。”(同书第40页)故除引文之外,本文一律采用“母系制”的叫法。
    (18)班固:《白虎通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0册,第7、25、50、60、65页。
    (19)《礼记》,引自孔颖达等《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第1681页,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版。
    (20)班昭:《女诫》,陶宗仪编《说郛》,第32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涵芬楼本1989年版。
    (21)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引自《十三经注疏》,第965页。
    (2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引自伊永文《东京梦华录笺注》,第480页,中华书局2006年版。以下凡引《梦华录》均见此页,不再注出。
    (23)(宋)吴自牧:《梦粱录》,引自《东京梦华录》(外四种),第306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4)(宋)高承:《事物纪原》,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20册,第244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下引《事物纪原》出处相同,不另出注。
    (25)引自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第162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26)(清)昭梿:《啸亭杂录》,第281页,中华书局校点本1980年版。
    (27)徐珂:《清稗类钞》,第1990页,中华书局校点本2003年版。
    (28)吴存浩:《中国婚俗》,第10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9)(38)《礼记》,《十三经注疏》,第1469、1687、1689页,第1488页,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版。
    (30)马之骕:《中国的婚俗》,第98页,岳麓书社1988年版。
    (31)参见任骋著《中国民间禁忌》,第25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邢莉主编:《中国女性民俗文化》,第231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33)王学奇主编:《元曲选校注》第三册上卷,第2579、258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4)翁敏华:《论<桃花女>杂剧及其蕴含的“桃木辟邪”意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5)(37)司马迁:《史记》,第3224页,第1519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36)《尚书》,引自孔颖达等《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第202页,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版。
    (39)王季思:《集评校注西厢记》,第1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0)(明)王骥德:《男王后》杂剧,第621页,《续修四库全书》第1764册影印《盛明杂剧》。
    (41)(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陆树仑等点校,第135—1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2)明传奇《金雀记》,《六十种曲》,第23页,中华书局重印民国开明书店本1982年版。
    (44)(唐)杜佑:《通典》,第342页,影印万有文库本《十通》,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5)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第270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6)(明)汤显祖:《牡丹亭》,引自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下文杜宝白引自第8页。
    (47)(明)孟称舜:《泣赋眼儿媚》,朱颖辉辑校《孟称舜集》,第93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48)(清)无名氏《桃花女阴阳斗传》,《明清神话小说选》,张颖、陈速点校,第22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9)(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谭棣华、陈嘉禾点校,第347—348页,中华书局1997年版。
    (50)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63页。
    (51)马之骕:《中国的婚俗》,第105、106页。
    (52)(元)脱脱等《辽史》,第86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53)(明)黄一正:《事物绀珠》,第761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00册。
    (54)(宋)欧阳修:《归田录》,《笔记小说大观》第八册,第35页,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广陵古籍刊印社1983年版。
    (55)《酉阳杂俎》,第7—8页。
    (56)(宋)洪皓:《松漠纪闻》,戴建国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七册,第119页,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57)(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引自崔文印《大金国志校证》,第553—554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58)(明)宋濂等:《元史》,第9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59)无名氏《元朝秘史》,《元朝秘史》(外四种),据民国二十五年《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元抄本影印,第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60)参见方龄贵《通制条格校注》,第25—70页,中华书局200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