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张溥、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题辞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5页的《傅鹑瓤集·题辞》中说:“(傅玄)独为诗篇,辛温婉丽,善言儿女……”。明代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6页《诗教·内编》说:“《董逃行》实缘董卓作,然本曲已全无此意。至魏武乃言长生,陆机则感时运,傅玄复托夫妇,咸自足传”。两人都注意到傅玄诗歌较多反映女性生活的特点。 ②孔演《汉魏春秋》“州郡莫不嗟叹,嘉其烈义,刊石,以表其闾”,转引自葛晓音《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新探》,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第65页。 ③汉代的大夫间职位、俸禄悬殊,罗敷因为是随口编造镇吓对方的,所以没有说出具体的职务,如“侍中郎”在汉代也分侍中和侍郎。职位也有差别,但都是皇帝的亲信。罗敷也有意采用模棱两可的说法,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心理威胁。罗敷的这番夸夫足以震慑到太守,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万一罗敷所言属实那可是后果严重,太守即使有怀疑至少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罗敷乘胜追击,夸耀丈夫的英姿风采,进一步在精神上打垮五马太守,让他感到自己不仅位卑职小、官运不佳、趣味低下,而且人物猥琐、自惭形秽,堂堂男子汉读书人,不去济苍生安社稷、树立崇高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或者谋求政治前途,却留恋美色为一女子而自轻自贱“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何况这可能会给自己招来严重后果…… ④左延年和傅玄的《秦女休行》的本事是否均为庞氏烈妇传的问题曾经有过争论。认为是同一本事的主要有:胡适在《白话文学史》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69页认为左诗是庞烈妇故事的前期状态,傅诗是该故事的后期状态;吴世昌先生《〈秦女休行〉本事探源》(文学评论,1978年第5期)和《答俞绍初君的质疑》(1980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都认为左诗和傅诗都本于《后汉书》《三国志》、皇甫谧《列女传》中庞清母赵娥亲的故事。而葛晓音《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新探》(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4期)则认为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是陈留郡外黄县女子缑玉为父报仇事,朱立《〈秦女休行〉本事小考》《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9期与葛晓音先生一样;俞绍初《〈秦女休行〉本事探源质疑》认为左、傅“二诗主要人物与基本情节绝不相同”,“是用同一题名写不同题材的作品”。赵开泉《“秦女休”释辩》(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1期)和吴浩军《隐括本传不加藻饰——〈秦女休行〉本事及结构》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2期与俞绍初先生一致。 【参考文献】 [1]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553-576. [2]刘淑丽.傅玄妇女诗及其对妇女命运的思索[J].求索,2002(2):112-113. [3]谢榛.四溟诗话:卷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78. [4]葛晓音.八代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89.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十[M].北京:北平文化学社,1929:701 [8]孟修祥.《陌上桑》与桑林主题[M]//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7:30-45. [6]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卫绍生.魏晋文学与中原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192-194. [9]肖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