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赵逵夫:《赵壹生平著作考》,《文学遗产》2003年第1期。 ②诸以敦:《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见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3页。 ③江波:《〈后汉书·赵壹传〉辨误》,《文献》2011年第4期。以下简称“江文”,文中所引该文内容以下均不再单列标注。 ④诸以敦:《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见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第223页。 ⑤范晔:《后汉书》卷67《羊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209页。 ⑥范晔:《后汉书》卷60下《蔡邕传》,第1992页。 ⑦谢承:《后汉书·羊陟传》,见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1页。 ⑧钱大昭:《后汉书补表》,见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第420页。 ⑨江波:《赵壹生卒年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4期,以下简称“江文二”。 ⑩诸以敦:《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见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第222页。 (11)(12)(13)熊方:《补后汉书年表》,见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第112,113,110页。 (14)李昉等:《太平御览》卷543,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462页。 (15)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卷70下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920页。 (16)见薛龙春:《论“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东南文化》2002年第7期。 (17)明陆应旸纂《广舆记》,明代钱塘陆敏树有《广舆记补》16卷(见《贩书偶记》卷7);清代蔡方炳有《增订广舆记》,据江文二,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有吴郡宝翰楼刻本,有关赵壹文字在其卷9。 (18)徐天麟:《东汉会要》卷27“选举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05页。 (19)(20)范晔:《后汉书》卷64,第2101,2108页。 (21)范晔:《后汉书》卷48,第1606—1607页。 (22)范晔:《后汉书》卷38,第1284页。 (23)范晔:《后汉书》卷73,第2357页。 (24)范晔:《后汉书》卷76,第2460页。 (25)(26)范晔:《后汉书》卷16,第599,599页。 (27)参林冠一:《诸葛亮躬耕陇亩辨》,《西北学术》1943年第4期。 (28)(29)(30)(31)范晔:《后汉书》卷80下,第2628,2628,2634,2631页。 (32)《十三经注疏·周礼·地官司徒·媒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33页。 (33)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 (34)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第119—120页。 (35)范晔:《后汉书》卷87,第2896页。 (36)宁世忠等主编:《话说仇池》,西和县文联,2006年,第43页。 (37)西和县志办公室校点:《西和县志·重修西和县志》,2006年,第290页。 (38)西汉以前,西汉水与东汉水是一条水,故《尚书·禹贡》中言“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山在今天水西南。西汉之时由于地震的原因,其上游部分流到略阳,折而向南流入嘉陵江,则发源于今陕西的沔水遂另为一条,后人称为东汉水。 (39)祝中熹《秦人早期都邑考》云:“西和河(古建安水)由南而北,即从此小盆地的西端注入西汉水,这也正是由汉中出陇上的军事要道,古称‘塞峡’,又曰‘鹫峡’……我以为,西县故城即处此峡口与祁山之间十余里的地带内。”见《秦史求知录》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5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