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重返时间的河流演讲人:格非 演讲时间:2016年1月 演讲地点: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陈鹏 参加讨论

    格非,原名刘勇,男,1964年8月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说创作、教学和文学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中短篇小说《迷舟》《青黄》《隐身衣》等。在文学研究方面,著有《文学的邀约》《小说叙事研究》《雪隐鹭鸶》等。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今天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关于文学的时空关系。大家都知道,文学的时空观,不光是对文学创作,对于文学研究来讲,也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在法国,或者说在欧洲、在整个欧洲文学变革的历史当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福楼拜。普鲁斯特、安德烈·纪德、米兰·昆德拉都曾对福楼拜有非常高的评价,不约而同地把福楼拜当作是自己的导师。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像罗布·格里耶这样一位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也把福楼拜看成是文学革命的真正的先驱。
    福楼拜最有名的作品是《包法利夫人》。如果大家翻开《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刚开始写,第二段就出现了一段文字,它描写这个主人公包法利,戴了一顶奇怪的帽子。福楼拜用十行的文字描述这个帽子的颜色、形状,它的帽檐,帽子内部使用鲸鱼骨支撑开,它还有带子,带子上还有小坠……写得极其复杂。在福楼拜的草稿里面,他原来写这个帽子用了长达几页的篇幅。这个在传统文学写作里面是不允许的,这不对。福楼拜有一个习惯,他每次写完一段文字之后,都要把这个文字朗诵给他的朋友们听。结果他的朋友一致认为,福楼拜疯了,认为你完全没有必要,你用那么多的篇幅去写一个帽子干什么?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美国的一位哲学老师的一部著作改编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一部主题极其严肃乃至于非常残酷,但李安做了非常巧妙的处理,他把残酷的、恐怖的主题藏起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场景,大量的场景海上的画面,和整个主题是剥离的,它单独具有价值。它本身就是我们审美的对象,我们进入电影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看这些奇幻的画面。我们举了李安这个例子,我们对福楼拜的探索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再回到福楼拜。
    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的时期,巴尔扎克刚刚去世。福楼拜评价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大师。福楼拜又说,虽然他伟大,但是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也许应该唱一唱别的歌,弹一点别的调子了。也就是说,文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去写一顶帽子呢,因为福楼拜非常敏感地意识到,整个的欧洲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我简单地把它描述为:场景独立。帽子这样的一个画面,本来是为了表现人物命运的,为了表现他的性格,他的家庭、出身和阶级属性,可是现在它突然独立了。那么这样的事情,在18世纪以后,在世界文坛里面,一再发生。
    现在我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归纳这个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