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叶嘉莹:“每个人都应汲取中华文化的美好一面”(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参加讨论

    一个人如果能找到你的理想,能够终身为你的理想而献身、而努力,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不是眼前的名利得失
    问:“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您一直践行您的老师顾随先生的这两句话。面对生死、祸福,您说一个人只有超越了小我生命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能使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今天,特别是对于今天的公职人员来说,应该怎样处理好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义利的取舍?
    叶嘉莹: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生活。要说悲观,我是经历过战乱流离的痛苦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死生离别的经验我是很早就体会过的。我是女孩子,在家里是受儒家的教育长大的。儒家的教养,所讲究的不是说打败别人,是说你如何持守住自己。儒家的“儒”,右边是个需要的“需”字,懦弱的“懦”字是竖心旁,右边也是一个需要的“需”字。这个“需”在《易经》有需卦,是讲一种弱德,不是说你要以武力去征服人,而是说你有自己的持守。尤其我是女孩子,所以家里教给我的是自身的持守,而不是去做一个强者去征服,是弱德之美。“弱德之美”就是孔子的儒家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找到你的理想,能够终身为你的理想而献身、而努力,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不是眼前的名利得失,那些都是会过去的,那些都是不能长久的。前些年我看到不少人唯利是图,什么都向钱看,连广播、电视等节目也有以赚钱为前提的,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化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你真的找到你理想之中的事业或者是工作,你真正的投身进去,你就会从中得到快乐。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就应尽你的力量把这个岗位做好。我从小第一本开蒙的就是《论语》这本书。所以我的理想、我做人的态度,是以《论语》的教训为标准的。《论语》上说过,仁者,有仁心的人才可以完成一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如果你内心没有一种仁心,不但你不能安于贫贱,你还不能够长处乐,富贵的享乐也是不能够长久的,很多人富贵了就骄奢淫纵。所以不仁者,不但是不能够安于贫穷,也不能够安然地享受富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