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欢:据说您今年计划写一部科幻小说集,叫做《十二种宇宙》。这是第一次写科幻题材?怎么想到跨越到未来向度的写作中去? 邱华栋:我最爱看科幻片电影了,总让我感觉人在宇宙中是那么渺小。我喜欢卡尔维诺的短篇集《宇宙奇趣》那样的科幻小说,也很想试试,写出那样有趣的小说。因为我的小说集《十一种想象》是历史小说,《十三种情态》是当代题材的情感小说,那么,《十二种宇宙》就是关于未来的科幻小说。这样,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了。这不是很好?所以,写作有时候一定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任务和可能性,最终,你的写作才会有意思。 卢欢:在您看来,保持文学阅读的兴趣很重要,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作家,但文学修养则会内化于一个人的心灵和日常生活。您经常给人推荐阅读书目,这里面哪些是您自己常读常新,也会反复提到的书?又有哪些阅读习惯? 邱华栋:德国人喜欢阅读有难度的书、复杂的书、有思想的书。中国人的阅读层面还比较喜欢热闹、通俗和过于生活化。阅读是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的过程。我每年要翻阅几百本书,也藏了两三万册书。我觉得,书很难死掉,纸书太完美了,不会死掉。经典,比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红楼梦》,以及卡夫卡、普鲁斯特等很多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都是应该不断地阅读的。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书单,而且,这个书单要不断地变化。 说到阅读习惯,我习惯躺着读书。我有一个带滑轮的小书车,和床一样高,放在床头,一般这个滑轮车上有五十多本书,都是我最近要看的,我就东翻翻西看看,每晚如此。滑轮车不变,滑轮车上的书,隔一段就要换一换了。 刊《长江文艺》2015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