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胡传吉:为批评立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报 谢有顺 参加讨论

    义理
    实现文学与心灵的深层对话
    在众多批评家中,我以为,胡传吉的文字,是在自觉地为批评立心的。她所写下的一些篇章,往往义理、实证和文体俱佳。她在《小说评论》杂志上开设的系列专栏,以文学为载体,谈的是“精神生活”,你只要看她所关注的问题,所用的词,如“不忍之心”、“羞感”、“自罪”、“怨恨情结”、“意义的负重”、“论同情”、“技术冷漠症”等,就很容易辨识出她的批评义理,一如她的评论集《中国小说的情与罪》(引文出自此书)所强调的——而“情”和“罪”这样的字眼,已经从很多批评家的视野里删除了。他们习惯用很多理性的概念、术语,惟独不言情、不言罪,拒绝分享属于文学自身的道和义,最终就把批评变成了无关生命自性的理论说教或者技艺分析。
    但胡传吉显然不愿落入这样的批评困局。她恐怕是新一代批评家中,最为强调批评义理的一位。义理是大道,是批评之心的核仁,有怎样的义理,就决定批评有怎样的高度。胡传吉对小说的情与罪的痴迷,是渴望在文学与人性、文学与心灵之间实现深层的对话,使批评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内在经验作证,并由此建立起一种个体的真理。这种对人性的存在所作的钻探,把文学置放到了一个为更多人所共享的价值世界里——从价值幽闭到精神对话,这不仅是文学的福音,也是批评的前景所在。
    读胡传吉的批评文字,之所以有一种快意,有一种人生被洞穿了的感觉,就在于她从深处理解了文学的道义,并把文学与人类精神的内在性贯通在了一起,她的批评义理由此建立。她关注人类心灵暗处的景象,讨论当代小说中的“性饶舌”现象和怨恨情结,等等,皆可视为批评的立心之作。我们也许没有想到,文学批评也还可以分享如此众多、如此重大的精神话题。多年来,我早已习惯了批评界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也对批评家们津津乐道于那些小趣味、小发现、小私心甚感不解,后来终于明白,批评的格局之所以越来越小,根本的原因还是批评家们对人的探索失去了兴趣。
    没有人生作根底,没有对人的丰富想象,也没有分享人类精神之内在经验的野心,所谓的批评,就不过是为文学所奴役之后的一种苍白表达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