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陈思和今年60岁,白发如雪,典型上海人:待人客气谦和,说话办事严谨、清晰。记者如约在他下榻的华科大校内酒店大堂等他,由于行程安排太紧张,到晚上9点他还没有吃完晚饭。快到约定采访时间点时,他特意从饭桌发来短信,表示抱歉。 我们的采访就在酒店大堂的沙发上进行。他现瞄了几眼我手里拿着的采访提纲,然后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了起来。说实话,作为多年的文化访谈记者,我特别喜欢这种受访者:效率高,谈话内容很有“质感”。 陈思和的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他主张打通现当代文学的分界,将20世纪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曾与学者王晓明联袂主编“重写文学史”专栏。当然,他卓有建树的领域还是“巴金研究”。早在1986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学术专著《巴金论稿》(与李辉合著),对巴金早期思想作出了较全面的论述。他对巴老思想的探求刨根问底,观察体贴入微。他利用近距离接近巴老的优势,致力于搜集巴金的真话、真诚、真情。 在湖北省图书馆进行的公开讲座结束后,有读者问陈思和:“巴金一生不拿政府俸禄,这事你怎么看?”陈思和回顾了巴金不同时期的收入状况,指出他在民国时期的确是中国少有的靠稿费就能养活自己的自由作家,但这种情形在新中国发生了改变。巴金的不少收入、津贴,还有常年的医疗费用,都是国家支出。因此陈思和认为:一、“巴金不拿政府俸禄”的说法在事实上站不住脚;二、一个人即使拿薪俸,也不能说明什么。 有一说一的风格,让陈思和在众多巴金研究者中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