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故事下的故事”——《霍小玉传》故事意义的再阐释(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宇 参加讨论

    三、作者讲故事的方法——故事学视角下的《霍小玉传》再阐释
    (一)叙事视角的独特性——全知视角与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融合
    对于叙事视角问题,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给出定义,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他将此视角比喻为“语言的透视镜”“文字的过滤网”,这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霍小玉传》中,蒋防运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把霍小玉和李益的故事展现给读者,具体而言:
    文本伊始,小说由全知视角向第三人称限制视角转变,叙述者可以俯瞰全景,纵览全局,叙述人物生平,“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以李益的身世告白为开场,且将李益的欲望和愿望“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以全知视角告知读者。此外,主要人物比如霍小玉、鲍十一娘等的出现,都是采用了全知视角,如全能的上帝般掌握着故事的情节走向。而后,随着主要人物的出场,李益和霍小玉两人初次见面,叙事视角随之改变成为第三人称限制视角,描写二人见面之后,以李益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带我们来认识霍小玉光彩照人的外貌,“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濯”,又从李益的听觉“发声清亮,曲度精奇”,视觉“解罗衣之际,态有余妍”等多种感觉来描写霍小玉的唯美之态。
    当小玉和李益欢愉之后,不禁乐极生悲,小玉害怕自己容颜老去,就会被抛弃,文本中说“生闻之,不胜感叹”,这是全知视角的介入,即此时叙述视角又由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变为全知视角了,描写李益对小玉的爱恋之心,情愫大发,“自尔婉娈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如此二岁,日夜相从”这些都是在全知视角下讲述出来的二人相爱故事情节。
    然而,在男女主人公分离之后,情节开始发生变化,形成两条情节线索,一则是李益回家后听父母之命,与表妹卢氏成亲,二则为小玉为打探李益消息而变卖家产,贿赂亲戚朋友,这些都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通过讲述黄衫客等人的暗地里帮助这样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写出了主人公的悲愤,结尾处说“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最后,写到小玉死后对李益的报复,又回到全知叙事上。
    整体而言,《霍小玉传》在情节发展上是以全知叙事为主来讲述故事,但精彩故事场面的穿插则大多以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为主,使得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叙事视角的融合和变化中得以体现,更增添了悲剧冲突,渲染了悲剧氛围。
    (二)故事情节设置的独特性——三次分离情节设置形成的二元对立格局和矛盾冲突
    第一次分离情节设置,李益和小玉形影不离的生活两年后,“生以书判拔萃登科”李益被迫到郑县任职,此时,二人面对离别;
    第二次分离情节设置,李益与小玉再度相逢之后,霍小玉悲痛欲绝,身亡,霍小玉此时不仅与李益永别,而且和黑暗的封建社会也彻底诀别;
    第三次分离情节设置,李益与其他所有妇女的分离,包括卢氏以及其他他所娶过的妇女,“大凡生所见妇女,辄加猜忌,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 ;
    三次分离情节的设置,不仅开启了悲剧的源头,而且还使得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形成了李益和小玉、李益和封建社会、小玉和封建伦理纲常之间的二元对立格局和矛盾冲突,而且随着情节演变,使得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从中映射出李益的软弱和无情,霍小玉的苦苦痴情以及霍小玉为情而死的悲剧结局,最终达到反映封建家长制的悲哀和男权指导下的女性自卑心理的目的。
    (三)深层的故事结构——“故事下的故事”故事构成模式
    “故事下的故事”是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中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把故事的具体内容层面与抽象结构层面进行区分,通过对抽象结构层面的寻找与定义,发现故事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哪些,从而发现“故事下的故事”。
    蒋防的《霍小玉传》表面上讲述的是女性与男性(女权与男权)的矛盾斗争,透过二者的爱恨情仇来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实际上,从更深层次的故事的结构上看,隐藏着一个女性的再生和积极反抗强权的故事,这构成了小说故事下的散文故事,即“故事下的故事”,而这才是作者极力要表达的内容。
    李宗为在《唐人传奇》中认为,《霍小玉传》是今存唐人传奇中“最早出现的站在被压迫、被凌辱的妇女立场上有力控诉谴责薄情男子的作品”。(女性是本文本的主角)
    周绍良在《唐传奇笺证》中认为,“霍小玉在唐人闺阁事诸位妇女形象中无疑是最高最美的”,主要是由于她的大胆反抗精神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综上而言,女性的书写和境遇描写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它构成了全文的叙事张力和动力所在。文本中作者将霍小玉描写成富有智慧、才貌双全、情趣高雅、神态飘逸、知书达理、为爱痴狂、敢于反抗、大胆追爱、果断坚强的形象,看上去,小玉给读者的印象极好,相反,作者笔下的李益却是软弱无情的,从来没有半点反抗,只知道听从父母安排,随遇而安,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可见,男性是文本的配角,但他们的力量构成了女性实现自己愿望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无比强大,最终女性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这里包含一个女性的再生和女性反抗强权的意味,由此观之,深层的故事结构是存在的,那么,作者的用意何在?
    (四)故事视角独特性的深层文本意义再阐释
    故事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的转换构成了《霍小玉传》故事视角的独特性,对于文本文本身而言,具有极大地叙事功能推动作用,对于中国小说史发展来说,则意味着中国小说的伟大进步,因此,对叙事视角不断转换的情节设置进行文本深层意义阐释是必要的。
    首先,叙事视角的不断变化,构成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变化,也为《霍小玉传》的情感状态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知视角的叙事,将霍小玉和李益的情感状态以及自身往事全都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具有反讽的意味,一方面又具有同情的意味。透过全知叙事,作者让我们全面深入的了解了霍小玉和李益的情感故事,也更加对霍小玉的执着和痴情感到惋惜,同时,也加强了对李益逃避现实,听从父母安排,缺少主见思想观念的憎恨。
    其次,限制视角的运用,将文本所想表达的意义运于无形之中,即作者含蓄的表达和宣泄情感的象征。封建社会,人们向往自由,憧憬婚姻的自主,原因即在于封建社会背景下,缺少自由和民主,所以,才会更加极力的追求民主和自由。《霍小玉传》中,蒋防采取的是含蓄的防抗,事实上,他是站在霍小玉这个新女性一边的,即他支持霍小玉的防抗,支持霍小玉的勇敢追爱行为。因此,文本中,不停的在变化叙事视角,并且把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进行很好的结合。毫无疑问,这是蒋防讲故事的高明之处,也是蒋防进行无形防抗和觉醒的标志。
    再次,不同的叙事视角具有不同的功能,叙事视角的转换实际上是一个叙事功能逐渐被典型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启了中国小说史上叙事视角多样化的先河,也对中国小说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与此同时,叙事视角转换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作者的情感状态,由反讽到同情,那么,此种状态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更深层次的意蕴则是在言说——叙事是在叙述“人”的事情,阐释“人”的故事。因为,人是有情感变化的,人的情感受外界环境影响,并且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于是,我们有理由认为,《霍小玉传》是关于“人”的叙事,叙述的是“人”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的情感,抒发的是“人”的心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