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人类的群星闪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张家鸿 参加讨论

    【人文社科组】
    人类的群星闪耀
    ——读《晴耕雨读》有感
    这是一本谈论读书的书,正如张冠生在《后记》里所说,“本书的文字,是学读书和识书的部分札记”。书分三辑,分别为“诗书丧,犹有舌”、“感谢所有的记忆”与“古风入骨”。
    强烈的温故情怀扑面而来,一位位民国学人的面容与身影映入眼帘。自认为归国后四十年“虚度岁月”的瞿同祖先生,毕生记得燕大老师洪业先生的叮嘱,“再写一本好书”。写完一本,再写一本,瞿同祖一直走在攀爬学术高峰的征程上,迸发出生命中的所有能量。此文最让我深感痛惜:乱世的疏离,病体的难愈,都给他的梦想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然而,唯其如此,更能显示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毕生追求。
    读了第一辑的文字我倍受鼓舞,越发感觉自省意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凡俗如我辈,整日在红尘俗世里摸爬滚打,经常更换志向,不知荒废了多少盛夏光年。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给予你获得呼吸冥想的机会,生命的精彩与否,关键看自己怎么把握。
    群星的闪耀不仅在于著作本身流传后世,更在于他们一生上下求索的孜孜不倦、永不言弃的卓绝与不屈。《左传》记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在今人眼中,“立言”与“立功”者常被不断提起,历久弥新;“立德”者,仿佛显得格外遥远。立德者,其人生的辉煌不在于一个完美的结果,而在于探索的过程,有的时候是踽踽独行的身影,是无比悲壮的面容,是无人能感的孤绝与愁苦。他们在稀松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为后世人树立起了精神的标杆。这样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足具震撼力的回音。对我来说,只用眼睛去读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去体会。
    于是,我尝试着用心去聆听。叶君健先生在“文革”乱世里,以《毛主席语录》打掩护,放进去一个同样大小的生词本,继续学习外语。如此不顾外界的腥风血雨,沉浸于自己的求知心境里,世间能有几人?好学又如张荫麟,就读清华时,“其他同学在体育馆和操场上的时间,张氏总在图书馆里”。为治史学,而先修哲学,再读社会学,做足了扎实的准备工夫。
    我想,仅仅用眼睛阅览和用心去体会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用一生去践行。这其中不乏有嗜书如命的顾颉刚、一生追求自由的陈寅恪、从来较真一向“不苟且”的胡适之、从不以小说家自命的张恨水、胸怀抱负却怀才不遇的储安平、一生独立思考的先行者顾准、为政治身份束缚而不得亲近书籍的吴晗。
    还有第二辑里一道出现的外国文化人物。这其中有渴望为后世留下详实记录的戴高乐、散播精神阳光的阿伦特、为政治欺骗绑架的法捷耶夫、坚定地揭露真相的高尔基、一生爱书的博尔赫斯、勇敢坚强缔造奇迹的海伦凯勒。
    最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十多年里,张冠生一直担任费孝通的助手,因此受老先生影响颇多。在书中,张冠生并不论及费先生的思想与成就,而是大费笔墨地谈论老先生晚年的阅读兴趣。“最后几年,他下工夫‘补课’,很多内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围”,他读《论语》,常从其中得到写作的灵感;他读钱穆,欣赏他的“天人合一”;他读陈寅恪,仰慕陈先生“耿直、坦荡”的性格,且为陈先生没能熬过“文革”而惋惜。可以说,费孝通先生晚年的阅读志趣,促成了张冠生温故怀旧的情怀,在本书里清晰地、尽显无遗地流露。并借助对书籍的痴爱,以及“看似寻常,却干净、耐读”的文字,张冠生写出了最真实的人物。
    他们是我思想夜空里璀璨的星斗,抑或茫茫黑夜里的灯塔,对我有着烛照心灵的意义。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他们不仅有着玉琢成器的内在渴望,对于国家与民族也有一份念兹在兹的责任感。(作者系福建省惠安县惠安高级中学 张家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