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六朝送别诗的典范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叶当前 参加讨论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一类,在六朝时期兴起、繁盛,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化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承传诗歌专门史的发展
    送别诗是诗歌的一部分,送别诗的繁荣亦是诗歌发展的表现之一,故送别诗的发展史可以称作诗歌的专门史;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六朝送别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亦不容忽视。从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在论及六朝诗学时往往举送别诗为例,亦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刘宋、齐、梁三代,既是六朝送别诗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送别诗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一方面,六朝送别诗上承先秦汉魏两晋创作,借鉴前代优秀成果,使自身创作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诗人积极探索送别诗的写作技巧,如齐的许多送别诗作者,都是永明新体诗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送别又是这批诗人实践新体诗最有效的题材,因而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永明特色的送别诗作。如齐武帝永明九年(491),谢朓以随郡王萧子隆镇西功曹转文学之职到荆州赴任,王融、刘绘、虞炎、范云、沈约、江孝嗣、王常侍、萧琛等饯谢文学离夜并赋诗,谢朓本人亦有《离夜》《和别沈右率诸君》等留别诗作,每首均为五言八句,大抵隔句押韵,平仄错落,虽没达到律诗那种押平声韵、平仄粘对、颔联颈联对仗的模式,却也清新可喜,堪当送别诗的代表,又下启唐代送别诗新风,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送别诗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型,在唐代特别发达。唐代送别诗无论意象的选择、结构的安排,乃至句式模式、炼字手法,都或多或少、或直露或含蓄地有六朝送别诗的印迹。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六朝诗歌,其送别诗炼字越来越精、琢句愈来愈工,是不争的事实。而从技巧上对唐人送别诗产生影响,亦符合文学接受与发展的规律。至于在抒情方式上,唐人无论是以乐景写哀情,还是直抒胸臆,抑或借势层递,或者移情山水、寓物托意,都不出六朝送别诗抒情方式的窠臼。在感情基调与结篇上,大多数模式在六朝都基本完成,唐人则联系独特的唐人气象,在六朝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实,如豪壮之情更壮于六朝,哀婉之意更凄于前代,劝慰之辞更切于实际;写景结篇则多留余味,相思收束则更见思致。
    推动诗歌集体创作品评
    六朝诗人对送别诗写作技巧的探究,客观上推动了诗歌批评的发展。像饯谢文学离夜那种集体赋别时自觉追求永明新体的写作尝试,已是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属六朝诗学理论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其他如在限韵、分韵、剧韵要求下作诗,其实是对诗歌音韵学的大胆尝试。联句、限时作诗是对诗人诗思快慢的挑战,是诗学上想象论与思维论的实践。集体作诗,品评短长,群相切蹉,其实是在做比较批评。梳理南朝史籍,发掘具体送别诗的写作本事,此类写作与点评融为一体的集体赋作活动比比皆是。如萧纲饯谢嘏出守建安,群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梁书》卷三十五载:“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萧)恺诗先就,其辞又美。太宗与湘东王令曰:‘王筠本自旧手,后进有萧恺可称,信为才子。’”卷八载昭明太子萧统“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剧韵”相当于险韵、窄韵,所在韵部往往字数少,或有意以艰涩生僻的字做韵脚,写起来有非常大的难度。刘禹锡在《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中写道:“剧韵新篇至,因难始见能。”可见剧韵成诗是古代诗人挑战写作难度、以难见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萧恺等集体饯行,同用一个韵部赋诗,还得到辞美的好评,可见这次创作活动有点评比较,也是一次文学批评活动。而萧统在祖道时属思敏捷,下笔成章,剧韵成诗已享盛誉,说明当时对萧统诗歌创作的评价已有定论,这当属作家论的范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