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瑞龙 人间烟火最多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北京晨报 刘瑞龙 参加讨论

    
    《吃货辞典》作者:崔岱远 定价:39元 出版:商务印书馆
    著名饮食文学作家崔岱远又推新作《吃货辞典》。
    一直以来,崔岱远的美食文学作品深受读者欢迎,《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等书常年荣登畅销书榜,本书是其酝酿两年推出的力作,尝试一种全新的寻味方式。
    《吃货辞典》以80多篇精致散文介绍了中国天南地北的几百道大菜小吃,新书的目录分类尤能体现作者对于美食的特殊理解。崔岱远认为,饮食,是一切文明的基础,最牢固,也最顽强;而当人们回味着那些酸甜苦辣时,往往更为留恋吃东西时的某种意境和心绪。《吃货辞典》关注的,不仅仅是怎么吃,也关注和美食缠绵一处的地点和氛围。在这一理念下,新书打破常规,依照品尝美食的地点将全书分为“家里吃着舒坦”、“街边吃得随意”、“饭店吃个名气”三大部分。在家吃,讲究的是踏实、舒坦;在街边小摊儿吃,为的是随性、惬意;而特意到馆子里吃,往往图的是个名气和精细。崔岱远认为,吃食的况味与场合密不可分,比如同是一碗面条儿,炸酱面唯有在家里吃才透着地道,而兰州的牛大碗吃的就是早点铺子的热闹气氛,个中滋味不尽相同。
    此外,每一分类中的条目编排,也有着特别的讲究。词条的排序没有按照音序或笔画来设,而“别有用心”。比如“家里吃”一部分考虑到了荤素搭配、南北兼容,还顺应了四时节令;“街边吃”一部分则大致依照了早点、午饭、下午茶和夜宵的晨昏次序;而“饭店吃”一部分则仿效了宴席的上菜顺序,大致讲究个冷菜热汤的次序等等。这种排序未必有多么严格的逻辑性,却是一种新奇的尝试。
    《吃货辞典》名为“辞典”,其实是一本戏仿辞典的美食书。每篇文章都设有词头,行文之中对美食也做了大略的解释,特别聊到了吃法,还说了些掌故,甚至为“吃货”们便于寻味而在书后配上了索引。然而,这又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辞典”,它以近百篇短文,描绘了中华大地上百十来种最接地气的吃食以及历练出这些至真滋味的故事。尽管编排上借鉴了辞典的形式,却并不敢下什么定义,仅仅是以词条为线索,把大江南北与之联系的各种吃食乃至人物、店铺、掌故等串联起来,用短短的千余字展现其中的别样意趣和质朴情感。此外,由于每篇文章不局限于题目所涉及的那种吃食,还旁及其他,所以在每篇题目下另有若干“提示词”,并在书后制成了索引表,以方便读者查找感兴趣的话题。
    新书由李杨桦女士绘制的近百幅精美异常、充满人文韵味的线描插图。这些内容丰实、形质各异的插图,着眼于美食的各种细节,生动、幽默,甚至连搭配的筷子都应景而设、各不相同,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线与味蕾,使《吃货辞典》成为一本可让读者大饱眼福的美食寻味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