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古城墙浅析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代绪论(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是古代统治者权力与民众参与相结合的创造性建筑,也是古代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后,恩格斯将“城市”城墙的出现,定在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交替时期,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道:“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濠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墙则成为一种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类为何建造城墙?怎样使用城墙?城墙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人类为什么最终摈弃城墙?当代再次重视城墙意义何在?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即城墙与人的关系,这恰恰是中国古城墙文化内涵所蕴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城墙起源、发展与原始功能的终结;(2)城墙与武器关系;(3)城墙与城市关系;(4)城墙与经济民生关系。杨国庆先生继《南京城墙志》出版并获得社会好评后,耗时6年,相约了数百位全国各地文物工作者及志愿者编撰的《中国古城墙》一书,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城墙蕴涵的文化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书中大量古代绘制的城墙图以及对城墙描述的文字,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城墙本身价值,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诠释,无论从中国古城墙角度,还是中国传统城市文化角度,此书的出版意义深远。
    中国是人类史上筑城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地区先后在不同年代都建有性质等级不一、规模形状各异的城墙。中国古城墙从宏观上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有“生命”的交错发展状态:城墙有的存世时间跨度很大,但城址变化并不太大;有的存世时间很短,城址早被尘埃淹没,或者数次迁移;有的是逐步扩大,呈现出城市“成长”的印记;还有的随着时代变迁、政权的更迭,昔日等级显赫的城墙遭到毁圮,甚至沦落成鲜为人知的残垣断壁。因此,中国古城墙数量众多、类型复杂、文化丰厚、形态多样,在世界筑城史上极为罕见。
    中国古城墙的这种建筑形式,在长达约6000年的历史中,为古代中国统治阶层和民众提供了生存、生活的安全保障,其最原始的基本功能是出于防御需要,其依附的文化功能则是政权的象征。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国古城墙至迟在商、周时期,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权象征。通过城墙的建筑“语言”,将其政治统治理念物化到城墙的形态。
    中国历史上古城墙的总量至少有数千座,由于各地城墙建造时代的不同,地域差异的影响、地理和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每座城池无论形态、长度、筑造技术、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都千差万别。因此,历史上每筑造一座城池,都具有创造性和时代与地域的特征。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城墙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出现也不断消亡;不断毁圮也不断修缮,不仅承载了各个时期人们的愿望,也不经意间承载了社会多元的历史文化信息。
    从城墙文化角度,思考中国古城墙物质与意识两个层面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下:(1)人类文明活动与城墙文化的物质层面:城墙的选址、城池的规模、城门的数量及位置和形状、墙体的材质、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护城河的深度与宽度、筑城与修城和毁圮的年代等。(2)人类文明活动与城墙文化的意识形态层面:城墙的性质与功能、筑城和修城的起因与毁圮的原因、城墙的选址与布局、城墙营造制度、筑城技术(包括夯土、制砖、采石和灰浆配制等技术)、城墙的影响(包括对当代的影响)等。城墙文化及价值的研究,除了纵向了解城墙的“史”,还需要横向考察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墙的“物质”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这将更有利于认识“城墙”这种建筑物的文化本质——“人”与城墙的关系。《中国古城墙》一书的出版,先期开展了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也必将推进学术界对这类课题的深入展开。
    《中国古城墙》一书规模宏大,囊括了中国长城在内的400多座大小不一、等级各异的城墙。从书中收集的古代城市绘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城墙是什么形状,都有具体的位置和范围,形成了古代的城市。这些千姿百态的城墙平面形状,都是经过当时设计者们精心规划的城市外形:有的依据传统筑城思想;有的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形就势;还有的寄寓了文化的审美情趣。作者们在参考历代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采集了各地的地方志作为研究和叙述的主题,兼以实地考察为辅,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这个门类的空白,意义非凡。
    杨国庆先生自2008年先后出版了《南京城墙志》和《南京城墙砖文》后,立即把研究目光投向了中国古城墙,并在《中国文化遗产》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先后发表了对中国古城墙文化价值的文章,其观点和对中国古城墙的文化认识在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这本汇集众多文物工作者多年心血的《中国古城墙》,将来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可以预见的。
    本人应杨国庆先生之约请,乐为此撰序。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付清远
    2015年3月29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