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古城墙浅析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代绪论(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5)城池用水及防排水技术。
    中国古城墙除军事防御的原始功能外,另一项功能是抵御水患,同时城市城墙还要解决城内用水和排出污水的问题。
    城市城墙中用水和排水的问题,是古代城市规划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如元末明初的南京城,全城设有水关(可通船通水并可控制水量)、涵闸(不通船但可通水且可控制水量)、涵洞(不通船不可控制水量仅通水)大小几十座,以城东为补给城市的净水(皇宫也设置在城东);以城西为排放城市的污水。地方官吏主持重修城墙时,创造性改变了一些常规附属建筑的形制,如台州增筑的捍城,用于护城。还有敌台(即马面)出于防洪的需要,在沿江一带筑成半方或半弧半方状。至于中国城墙抵御水患的工程技术及措施,吴庆洲先生在专著《中国古城防洪研究》[22]中,用中国历史上大量的例证,进行过深入研究,故不赘述。
    (6)城门包铁:古代木质对开城门改用铁皮包裹,以增强防御能力,延长木门的使用寿命。从目前掌握的文献少量记载来看,全国各地采用这种办法先后不一,有些地方始于明末清初。过去很少有相关的论述,本书在编撰中对此类现象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也仅收罗到几例。
    七、古城墙损毁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城墙的损坏,甚至毁圮,有3个主要因素造成:自然、战火和人为拆除。其中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历代各地城墙由于年久失修(尤其因建置迁移遭废弃的城墙更为凸显),风雨侵蚀、洪水灾害、地震等因,导致城墙局部损毁,甚至坍塌。历代各地城墙由于战争的原因,在激烈的攻城与守城背景下,局部城墙及附属建筑(其中城门、城楼尤为突出)受到损毁。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君主统治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帝退位),由于中国尚处在冷兵器为主的时期,损毁的城墙在建置未迁徙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得到修缮。甚至还在被洪水冲塌城墙的基础上重建,以致一些城市城墙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城叠城”、“城压城”现象(如黄河流域涉及到的开封、徐州等古城)。
    人为拆除城墙,是中国古城墙损坏的最主要、最彻底、范围最大的直接原因。造成人为拆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受近代城市化发展影响而拆城,是中国古城墙毁圮数量最多、最彻底的原因。18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大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著名的城市城墙先后被拆除,如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等城墙。19世纪晚期,中国开始受其影响,天津、汉口等古城墙相继因城市发展需要被拆除。20世纪早、中期,是中国古城墙大规模拆除时期。表面上看,是城墙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为了城市的商贸、交通、环境等,而“不得已”拆城。深层原因是在城墙防御功能逐渐丧失的情况下,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视城墙为城市的废弃物,没有意识到城墙的历史遗产功能(仅有少数知识分子反对拆城,但其社会力量毕竟有限),因此各地先后出现大规模拆城。如上海、广州、长沙、北京、南京(拆除三分之一)等数以千百计的城墙相继拆除,但至今没有公布全国拆城详实可靠的统计数据。
    
    除了上述城市发展需要拆城外,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继续向中国后方军事推进时期,因鉴于日军进攻南京时,城内大批军民受困于南京城墙而未能及时疏散惨遭涂炭(即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教训,各地政府纷纷组织军民主动拆除城墙(或拆若干豁口)。中国古城墙在这个时期被拆除究竟有多少,学界也尚无深入研究和统计。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成一定的地域规模。

 
    对于中国古城墙学术层面的研究,往往注重城墙的营建,而对拆除城墙的研究相对较弱。王军先生的《城记》[23]是第一部涉及北京城墙拆除的研究专著,本人和王志高先生合著的《南京城墙志》[24]有专门章节论述南京拆除部分城墙的记载。相对于中国古城墙建造研究,中国古城墙的拆除研究显得尤为不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