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梁衡谈《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计亚男 参加讨论

    挖掘人们不经意的爱国精神——梁衡谈《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
    盛夏午后,艳阳高照,梁衡先生谈起他的《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记者如同聆听一曲清凉低吟的长诗,家国情怀,悲壮人间。
    在1995年前,梁衡创作的内容主要是山水散文,像大家所熟悉的《晋祠》,1982年就被选入全国中学课本。之后,他转入党史人物的写作。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中,有写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他最早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亦被选入全国高中课本。有写毛泽东的《这思考的窑洞》;写张闻天的《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建党90周年想起张闻天》(2011年);有1998年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写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有写彭德怀的《二死其身的彭德怀——纪念彭德怀诞辰110周年》等。
    除此之外,编入本书的还有写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写韩愈的《读韩愈》、写林则徐的《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写李清照的《乱世中的美神》等篇章,都力求挖掘出他们一些被常人所忽视的进步东西。
    一位读者曾经很不解,为什么要把写韩愈、林则徐、辛弃疾的文章收入“红色经典”?看完全书之后,他慢慢理解了作者的用意。作者写作红色经典之意,不只是在记叙革命历史中的革命精神,也是在解读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如“文死谏,武死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报国之志古已有之。这种精神也是经典。
    “这是一本以政治人物为主的散文集,我都是挖掘他们的进步理念和爱国精神;从材料方面来说,都是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梁衡这样解释。
    比如林则徐是最典型的。大家都熟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把他当作民族英雄。但是在虎门销烟后,他被清政府撤职发配到新疆,这段历史大家可能不大知道。
    于是,梁衡抓住了这段历史。林则徐在新疆的两年间,皇帝把他当作罪臣,但是老百姓视他为英雄。他从罪臣和英雄之间的矛盾中来剖析,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说了一段很感人的故事。清朝法律是允许用钱来赎罪的,林则徐的妻子带着孩子陪他西行,在西安设立一个营救他的大本营,很多人筹钱要给他赎罪。但是林则徐却不同意,他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一个爱国的政治犯,我没有罪,我抗击英国人有什么罪?”劝夫人停止筹钱。
    林则徐在新疆过果子沟的时候,正下着大雪,路很难走,大家都下马,他的儿子在鹅毛大雪中,把靴子脱了光着脚,希望苍天有眼看到他的孝心。他说:“如果我的父亲能早点回去,我愿意光着脚从大雪里蹚过去。”从新疆采访回来后,梁衡对季羡林先生讲述这段故事时,老先生掉下了眼泪。
    “一般人把李清照当作文学人物,我是把她当作爱国人物来写的。她吟下了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更是为她的爱人赵明诚临阵脱逃而羞愧的一种感情抒发。”这是梁衡对李清照的理解。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有传统的。在我的笔下重新诠释了一下韩愈、李清照、辛弃疾、林则徐,挖掘出了他们爱国的、进步的、为民办事的一面。特别像韩愈,一般人认为他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其实,韩愈被发配潮州为民办事的那一段经历,非常感人,我努力地去挖掘这些东西,只要是曾经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和事,现在仍有教育意义。”
    《青山不老》也选入本书之中。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山西有七位60多岁的老人,长年在一个沟里植树造林。梁衡当时是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当他去采访的时候,老人们已相继去世,只剩下最后一个了,那个老人已70多岁。
    “我采访时很感动,在一间小草房里,坐在土炕上谈话,隔着一堵墙,旁边那间房子里放着一口棺材,这位老人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拿着烟袋敲敲墙说:‘我的棺材就在那里,当我不能动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躺到棺材里,一生就此了了。但我留下了这么多的树。’”
    “你看一个农民,是多么朴实啊!”梁衡由衷地说。(记者 计亚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