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更多的人有阅读散文的趣味。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和其他文学样式的对比中,彰显出鲜明的特点。特别是把散文和诗加以对比,散文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例如,有这样一...
我以为,要想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在“上台阶”式的阅读中不断提升,就必须摒弃那些庸俗、低俗、烂俗的书。也就是说,读书要追求精神“进化”,最好是读需要“啃”的那种书,...
“每个孩子都会对吃感兴趣,吃是绘本的重要主题之一。《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不仅是让孩子了解包子的做法,满足心理层面的口腹之欲,也是让其找到读绘本的理由,感知绘本的...
这年头,读完一本书可难了,尤其是比较严肃的书,或者说“难读”的书。 就像我书架上那两大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大概12年前买的。旁边还有两大本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
中小学教师该读什么书,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我看来,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有两个原则:读基本的书,取法乎上读经典的书。 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为例,年轻老师可以先读...
《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是杨红樱的成名作。《女生日记》最初于2000年问世,16年间一版再版,累计销量超过数百万册,被誉为“当代女孩的成长启示录”,并被拍成同名电影和电视...
暑期荐读(一) 还是应该啃一点难啃的书 日本学者外山滋比古在他的《阅读整理学》中是这样看为什么有些人只喜欢读“读得懂”的文字,而见到读不懂的文字就头大、就逃避这一问...
进入大学后,作为理工科学生,人文课程明显减少,要求也降低了许多,再也不用为了提高阅读理解和考场作文分数去功利地读书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坚持阅读呢?如果要,又该怎么读...
读了11月2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什么也不能替代科普阅读》一文,我便和两个物理老师聊起了这个话题,大家都深有感触,觉得科普教育在中学几乎为零。其实,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
每个教师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总会发现一些书目、报告和人物让自己转变或提升了对阅读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阅读和成长走上了新台阶。其实,这些书目、报告和人物背后所附带的...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儿童创造教育新论》是王灿明教授以14年心血书写的精品力作。书中,王教授从现实教育中的“第十名现象”“计算能力与创造力倒挂现象”“拒录‘偏才...
张者 摄 5月25日,杨绛先生仙逝。一时间,微信被刷屏,真假“百岁感言”齐飞,悼念文与鸡汤文共舞,本想安静“回家”的老人还是“被喧嚣”了。 杨绛在“读小说漫论”之一《有什...
关于教师读书的话题,有人曾做了如是精辟解读:“因为读了些书,所以教书;因为教书,所以要读书。”教师需要多读书固然没有任何争议,但究竟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却是众说纷纭...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与阅读是血脉相连的。“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如果教师不染书香,就谈教育艺术、情怀和理想,恐怕就会闹笑话。 受制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文底蕴,日...
教师是研究者,更是阅读者。教师阅读需要管理吗?这一问,值得深思。 很多教师说起自己的阅读状态,大多用“随心而读”来形容。问其来由,美其名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方法论系列⑨ 在阅读中寻找“精神向导” 不同年龄段,我们都会被某些“重大问题”困扰着。比如,我小时候最困惑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上学?父母和老师给的回答是,上学是为了...
“序”对于书犹如“画龙点睛”,具有传神功效;“跋”(或“后序”“后记”)则可反映成书之心迹故事。书无序或无跋当然还是书,但如有序和有跋,即可使书增添生命的气息。...
当下,关于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们的认识更加开放和多元,不再局限于学知识、上兴趣班这样的应试教育思维。家长们更加注重幼儿全面素质的打造和养成。其中,阅读的价值已经被...
教育阅读:先有泥土,后有花朵 ——区域内推动教师阅读的实践与感悟 书香坊里的女教师 肖云才 摄 如果按照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观点,学生就好比一粒粒种...
阅读和写作,一个是汲取和输入的过程,另一个则是释放和输出的过程。阅读一本书,和作者有了一番心灵交汇的对话之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与作者和更多的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