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蔡元培、鲁迅、胡适、俞平伯等著名学者都点评过《红楼梦》,当代文学研究“红学”的学者也为数不少,然而在众多研究“红学”的学术论文当中有1/1000能提出自已独立观点...
近日,本刊就古籍版本文化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前副总编辑程毅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世德,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主任周绚隆进行了对谈。 治学之基础...
即使只有没完成的前八十回,《红楼梦》也是个美好的遗憾。留着这个断臂维纳斯的遗憾,比起后人要给它加个大团圆的结局,或者加个封建社会崩溃前夕的结局,都要更接近于作者本...
古典小说《红楼梦》一书,以“梦”始,以“梦”终,通篇蕴涵着佛教文化和佛教出世思想。宝玉悟禅机、黛玉葬花、情悟梨香院、闷制风雨词、联诗悲寂寞等情节,一环又一环,声气...
郑振铎收藏《红楼梦》残抄本两回。其书原无题署,红楼梦研究所复印本之题签为:“郑藏乾隆钞本红楼梦丙辰春月石门老人。”石门老人即已故书画家张正宇,丙辰为1976年。正文第一...
[ 编者按]对《红楼梦》一直很有研究的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毕全忠,以八十回本《红楼梦》为据,对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作了精彩分析,人民网读书频道特将《认识贾宝玉》在此刊...
一九七八年夏,我被临时借调到北京文化部文艺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参加《红楼梦》新校本的注释工作一年左右。这期间,曾中途回校,看望姜亮夫先生。姜先生听说我在注《红楼梦》...
自从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红楼梦》一书由浙江乍浦港漂洋过海,流传到日本以后,这部闪烁着艺术辉光的古典文学名著,很快便受到了日本汉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和重视。近半个世...
红楼续书的别样景观 早些年,老一辈红学家俞平伯曾提出“书不能续”的断言,原因是“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的。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
冯按:此文初稿和二稿前年曾在网上发过,后仍在不断修改补充中。修改三稿曾寄《红楼梦学刊》未果。后幸蒙曲沐先生和《铜仁学院学报》支持,分上下两篇刊载于该刊2010年5,6两期。...
“红楼”已经谈得太多了,你本人也写过三本四本书了,干吗还要再讲一遍《红楼梦》呢? 过去,多是写文章和写书。这次是比较完整地在山东教育电视台讲。 讲说与写作是两种体验...
今年7月,胡文彬同志的《列藏本(石头记)管窥》和广大读者及红学研究者见面了。这本专著是红学园地中的一朵新花,也是《红楼梦》版本研究的丰硕成果。朋友们都非常高兴,我作为...
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同志: 我最近身体不好,寄来征求意见的三篇前言又是相当长的文章,所以我迟到现在才把它们读完,很抱歉! 就我匆匆读过一遍的印象来说,我觉得三篇前言共同...
吴藻(1799-1862),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三大女词人之一,亦是著名诗人和戏曲作家。传世作品有杂剧《乔影》(又名《饮酒读骚图曲》),词集《花帘词》...
贾宝玉怎样变成“诸艳之冠” 在《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中,己卯、庚辰两本中的第17、18回前有一条总批说: 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
俞平伯生前最一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是《索隐与自传说闲评》,其中说: “红学为浑名实抑含实义。早岁流行,原不过纷纷谈论,即偶形诸笔墨固无所谓‘学’也。及清末民初,王...
●俞平伯先生仿佛早就料定百年之内定会有人如此宣称,故断言在先:“作者有他底个性,续书人也有他底个性,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手段,却要勉强去合做...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称周汝昌先生是二十世纪“唯一的红学家”,“最伟大的红学家”(1997年《红楼》第1期史直生《为周汝昌先生一辨》)。在这个新世纪,周先生又戴上“红学...
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红学研究的新领域,它在其他方面的意义暂且不谈,仅仅浏览一下近年来关于它的研究著作,对此也就可略窥一斑。其中,陈仲篪同...
《红楼梦》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它何时开始被西方读者注意?宝玉、黛玉最初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在汉学研究渐盛的今天,这些问题被人们忘却或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