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哲学思想的研究颇多争论,但常忽视她对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G.E.摩尔的复杂态度。本文通过细读伍尔夫的小说、日记和书信,提出以下观点:摩尔哲学是...
摘要:加拿大英语文学里的写实动物形象嬗变,与殖民者本土化进程、加拿大民族生成有着密切关联。通过展示丛林里动物的种类、形态和功用,加拿大早期英语文学把印第安人描写成凶...
摘要:品特戏剧中的沉默是品特式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它们起到了空白或是不确定性的作用,形成了召唤结构,在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有助于荒诞性...
内容提要: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大量阅读和评论英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为英国文学疆界作出了有机建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在总体形态上,构建以"愉悦"为核心的编年史结构,将文学的超...
托尼·莫里森《上帝帮助孩子》、亚当·约翰逊《幸运微笑》、科茨《在我与世界之间》、罗宾·考斯特·路易斯《黑色维纳斯之旅》、尼尔·舒斯特曼《挑战者深渊》 要想梳理美国文学...
摘要:本文详论艾丽斯·默多克《黑王子》的"让他者说话"的叙事艺术。打破"唯我论"是"让他者说话"的前提,通过焦点的移动,默多克引导读者对叙述者"我"的叙事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在后记...
摘要:艾丽斯·奥斯瓦尔德的自然主题诗歌承继了英格兰的自然诗歌创作传统,通过对自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描写,将华兹华斯和休斯等诗人所构建的英格兰自然主题诗歌传统加以拓展...
内容提要:鉴于美国翻译研究具有哲学思辨和比较文学视角的传承,本文综述了美国比较学者苏源熙、达姆罗什、伯尔曼、阿普特以及韦努蒂等比较学者近十年来的翻译研究成果。这些...
摘要:1707年英苏合并之后,独立的苏格兰王国不复存在,苏格兰民族需要在新的不列颠框架内重新定义与构建自我。斯末莱特的《蓝登传》极力渲染伦敦的腐败与堕落,借此在情感上否定英...
摘要:学界围绕"爱伦·坡是否属于南方作家"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地缘文化身份研究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基于此,本文试图回答爱伦·坡文学创作中的"南方性"如何在根本上表征为一种哲学意...
摘要:本文认为托马斯·品钦的小说《葡萄园》对历史的追寻呈现出空间化的时间的特点。本文结合伯纳德·施蒂格勒对外化的记忆的探讨,分析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时间,并揭示其深层原因...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与书信中的大量联觉修辞格诱惑着读者做出大胆的假设:狄金森是天生的联觉人。本文首先根据理查德·西托维奇的联觉理论,分别对狄金森诗歌和书信中的联...
摘要:《吹口哨的女人》是A.S.拜厄特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中的电视访谈节目"镜中游"是一处典型的知识话语交织的场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电视节目的内容与镜头...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于1942年创作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近期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明星版《榆树下的欲望》由史可、刘小锋、张秋歌等出演。(上...
摘要:目前国内对希拉里·曼特尔作品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布克奖获奖作品介绍、曼特尔成长与创作经历研究及"克伦威尔系列"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解读。但是,相关...
死亡,虽然是不受欢迎的结局,却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在传统思维中,死亡是一件令人焦虑、恐惧的事情。当天真年幼的孩童问起死亡,家长们总是极力避讳,甚至刻意回避对死亡的...
摘要:《熊从山那边来》是门罗2001年出版的小说集《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的压轴之作,深刻地体现了门罗的世界观,思想内涵及创作风格。本文尝试从多重视阈解析门罗该篇...
摘要:作为文类之一的小说一直是西方文学界探讨的命题,但很少有学者像迈克尔·西米特那样纵横驰骋,将英语小说的形成与发展置于七个多世纪的绵延历史中加以考察,揭示其复杂而多...
2013年版的电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评价为奢华有余而内涵不足,留下的只有观众对影片里华美服饰的讨论。 (资料照片) 上周末,英国NBT芭蕾舞团将《了不起的盖茨比》搬上了上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