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所谓“文革小说”本文中是对“文革”时期创作、出版的一批长篇小说的特指,它们作为“文革”时期特殊政治语境的产物,其生成机制和表现方式完全被《纪要》等“极左...
一 把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罗列在一起,并企图从中找出某种共性,也许难免要冒把作品当成作家个人的注解的危险。在解读杨绛的时候,这种危险依然存在,但显然并不十分重要。 杨...
内容提要: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
【内容提要】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本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入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其体现的...
内容提要: 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在新时期以来关于干校的写作中是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堪称“干校文学”的双璧。两部文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往事的选择性...
一 1964年秋到1965年底,赵树理对《十里店》作了4次修改,并由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两次到省里作了汇报演出。结果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批评,说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写得“太黑暗”了...
1979年春,离开文坛25年的丁玲终于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回到了北京。当时,我正在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出于教学需要,也出于对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作家的同情和敬意,...
(一) 杨绛,曾是钱钟书的“灶下婢”,长久以来人们忽略了她的丰瞻华采。与“钱学”日益壮大之势相比,对杨绛的研究评述要冷清得多。 尽管杨绛的创作量并不丰,但她显然是一...
传记文学的写作无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对于自己所涉及的全部事件和人物,必须都采取客观和公允的态度,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如果不是这样去操作,而在对立的双方中间,...
【内容提要】20世纪的社会和家庭变革强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以及建立小家庭的诉求,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突出了儿女与父亲的冲突,创造了诸多“反叛女儿”的形象,但是...
前 言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初期,丁玲个性气质中混杂着浓郁的革命/小资的暧昧明星气息使其既能麻痹敌人,亦能吸引左联当时力求争取的两类都市受众——青年学生与市民阶层。因此...
1997年第2期《读书》杂志上, 发表了王蒙同志的《我心目中的丁玲》一文。接着,又有一些同志就此提出不同看法,撰文参加争鸣。现将有关观点摘录综述如下: 王蒙的《我心目中的丁...
【内容提要】对新时期丁玲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的评述,侧重对研究中的分歧与争鸣作深入探讨,指出学术界应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点上研究丁玲创作的艺术个性、创作成败及其在新文...
【提要】丁玲早期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状态,使她在诸多外来因素中最易与现代主义发生共鸣,并在创作中体现了反叛、孤独和荒诞感等现代主义特征,从而表现了疏离传统价值秩序...
这是一个危险的题目,因为丁玲是国内外如此声名赫赫如此重要的一位当代作家,因为她的一生是如此政治化,她面对过和至今(死后)仍须面对的问题是如此尖锐,因为她与文坛的那...
去年夏天,在整理陈明同志收存的一批旧物中,发现了一叠暗旧的落满灰尘的稿纸,纸张粗糙,呈深棕色,那是当年延安著名的马兰纸,纸上是丁玲的笔迹,用铅笔写成。稿纸16开,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初版是1987年,一晃快30年了。写这本书的时间更早,是1982到83年,那就不止30年。一本普通的学术性教材,30年间居然印刷50多次,印数过百万,这也是当初所未...
丁玲的杂文,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杂文的革命战斗传统,在杂文发展史上所起的开拓作用和贡献,是应该受到重视和加以研究的,是中国新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一 我认为,要研...
【内容提要】该文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对丁玲早期“莎菲型”人物形象的人生实质进行了全面论述,避免了以往丁玲研究中的社会批评模式,力图真实而深入地发掘出丁玲早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