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丁玲文学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鲜明的艺术特色早为世界瞩目。丁玲作品最早被译成外文的是《某夜》(美伊罗生译/1932)。至1982年日本出版《丁玲的回顾》(中岛碧译...
内容提要:1990年代以来活跃在性叙述行列中的作家,除了钟情于都市生活的青年作家,还有贾平凹、陈忠实等执着于乡土写作的中年作家。贾平凹为那些深陷在消费文化“废都”里、而...
丁玲(1904—1986)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也是最典型的延安文人。 1936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在保安的一间大窑洞里,马灯昏暗,气氛热烈。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
一、从《静静的顿河》开始喜欢欧美小说 平生阅读的第一部翻译长篇小说,是《静静的顿河》。尽管时过四十多年,我仍然确信这个记忆不会有差错,人对自己生命历程中那些第一次的...
误会 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 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 斯诺问...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丁玲所塑造的自辛亥革命前后至七十年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女性形象特征,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轨迹。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曼贞 丽嘉 陆萍 杜晚香 妇女解...
丁玲不是《文学报》的发起人、编委,更不是《文学报》的编辑或一般工作人员,把她同《文学报》联系在一起,是否有点牵强附会、硬作文章之嫌?不,两者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原载:《当代》1995/01 一 到五十岁了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 为什么读了头一本小说就无法抑制,就产生了一种想把中学图书馆的小说都挨个读一遍的强烈欲望,...
【内容提要】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
【内容提要】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
亲历过文艺界风风雨雨的黎辛老前辈,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为解读文坛岁月留痕提供了不少回忆史料。但由于资料所限,个别回忆中的结论也难免有率意之处。《纵横》1999年第8 期登载...
一 处于“十七年文学”中的“1960年代”部分,尽管并没有被概念化,不过人们已经逐渐注意到这段时期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比如唐小兵在解读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时,就认为这部在...
一、应该说清楚的一件事 1999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和两位我所尊敬的教授一起在科技会堂喝茶聊天。他们都是研究丁玲的专家,话题自然谈到丁玲。他们问我:丁玲晚年你一直在她身...
“五四”文化精神在光复后台湾的延续、传承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现象,这涉及到战后台湾政治空间的转变、大陆赴台知识分子后半生的道路选择等问题。 在1945年后赴台知识分子中,台...
【内容提要】在丁玲的人格意识中,既有敏感、细腻的女性特质,同时也有雄强的男性特质,这一人格双重性的存在和发展,对其文本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丁玲人格与文本关...
从1927年冬到1928年春、夏,随着《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作品在《小说月报》上以首篇位置推出,人们看到了一位泼辣勇猛、一扫温柔羞怯之风的...
【内容提要】《红黑》、《人间》是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与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上海商业化的出版界较量的产物,其停刊的原因,除力量的悬殊外,也因丁玲、胡也频与沈从文之间...
内容提要:中国文化很早就把语言看作是生命本质的外在表达,在中和审美意识规约下儒家在对语言与生命关系思考中奠定了其节制、刚健的基本语言审美要求。儒家讲究人生修养与生...
内容提要:自新时期文学以来,“文革”一直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检阅三十多年来“文革”小说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文革”记忆经历了三次显著的变化...
马烽人生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1978年5月,《文艺报》筹备复刊,被逐出京门流落二十年的唐达成,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为调回北京,我陪同唐达成求告到马烽门上。正是从两人的这次交谈...